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_,一首激扬悲壮的校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11
导读

中兴业,须人杰……”当我们走近西南联大的一间旧教室时,里面传出了雄壮有力的歌声,这首歌就是当年联大的校歌,这座教室,正是八十多年前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上课的地方。西南联大回迁后,在其原址成立了国立昆明师范学院,…

11月的春城,阳光明媚,清风徐徐,初秋的色彩已将昆明装扮得分外艳丽。在这个时节我们来到了位于云南师范大学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在中国教育史乃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都书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至今为人赞颂、景仰,西南联大至今仍是国内各院校学习和借鉴的样板。西南联大由当年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所院校联合组建而成,创立于1937年8月,结束于1946年5月。在这短短的九年中,西南联大培养出一大批名留青史的人才,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当我们走近西南联大的一间旧教室时,里面传出了雄壮有力的歌声,这首歌就是当年联大的校歌,这座教室,正是八十多年前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上课的地方。这首校歌采用的词式和韵律与民族英雄岳飞千古绝唱《满江红》相同,极富情感,激扬悲壮,它对联大师生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校歌深刻指出了中华民族的中兴大业需要大批的杰出人才,勉励师生们要努力教学和学习。

现将歌词摘录如下,与大家共勉:“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西南联大校歌歌词精炼、典雅,从感叹南迁流离之苦辛,到赞颂师生不屈之壮志,最后寄胜利之期望。歌词将南渡的悲愤,北归的期待,唤起在艰难中崛起,以必胜的信心和意志,将读书人的心态,也是知识分子强烈的家国情怀充分的体现出来。这首歌集中反映了联大精神,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必胜信念。西南联大校歌从1938年传唱至1946年抗战胜利各校回迁,一直激励着国难之下的一代学子。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这首高亢激昂,浸润着西南联大精神的校歌在当今崛起的中华也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西南联大回迁后,在其原址成立了国立昆明师范学院,也就是今日的云南师范大学,仍沿用西南联大校歌为校歌。

西南联大除了校歌还有校训。1938年12月 2日,经西南联大常务委员会决议以“刚毅坚卓”为国立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其内涵是要求联大培养的人才必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刚毅”要求师生做一个坚忍不拔,刻苦自励,追求真理,建功立业的无私无畏的人;“坚卓”则要求人心坚定,刻苦自励,勤奋学习,卓然成家。西南联大所处的时代,正是强敌入侵、民族危亡之时,“刚毅坚卓”激励师生做一个铮铮铁骨的中国人。她是特定时代精神与大学精神的结晶,西南联大谱写了苦难的辉煌,和在艰难困苦中刚毅坚卓的伟大精神。

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在短暂的不到 9年时间里,在条件简陋、生活艰苦的环境下,以最完好的教育方式,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卓著成绩,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