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丨上剧场
从《暗恋桃花源》到《如梦之梦》,这座落户上海4年的剧场,着实在话剧圈掀起一场不小的“腥风血雨”,它就是位于徐家汇美罗城、台湾著名戏剧导演赖声川的专属剧场——上剧场。两部全明星阵容的经典话剧,把很多普通观众的视线拉到了“话剧圈”,或许你会说它不如老牌剧场有沉淀,会认为赖声川的作品“孤芳自赏”,但这座剧场和这座剧场的主人,的确是在场内场外布满了巧思,布满了对剧场的敬畏之心。
上海闹市的文艺乐土
上剧场位于徐家汇美罗城五楼,坐拥地铁1号、9号、11号线,上剧场这个“上”字可谓是大有文章。
上-上海,顾名思义位于上海的剧场。赖声川的上海情结在很多作品中都可见一斑,《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都有着台湾和上海的故事与牵绊,而上海本身也是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特别是徐汇区,想想胡蝶、张爱玲、周璇等等很多那个时代的文化名人,他们可能都在这里的街道盘踞过,留下过他们的身影。”赖老师显然对于这个选址很满意,而美罗城原址原本就是徐汇剧场的旧址,在这里曾上演过越剧《盘妻索妻》、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等戏曲。1964年8月作为华东京剧现代戏会演剧场之一,演出《智取威虎山》。上剧场的诞生,其实是还给徐汇一座剧场。
上-上面,位于商场五楼的剧场。上剧场的英文名字是Theatre Above,它的确与很多依街而建的剧场不同,它位于商场五楼,进入剧场,它的内部挑高空间也非常大。699座的上剧场只有一层,超过15米的挑高给了充分设计观众席的空间。每一排座位的坡度、座位排列都不尽相同,并且经过精密的视线测试,保证所有观众有着不受前排遮挡最棒的视角。据传这个空间原本曾作为一个保龄球馆,会选择这里,恐怕也要归结于这个足够的向“上”空间吧。
这座在商场上的剧场,也给人一种矛盾又和谐的氛围,颇有一分大隐隐于市的感觉。笔者犹记得,《如梦之梦》上剧场首演的时候,五层大厅人声鼎沸,看戏的、求票的,让人感觉到了演唱会的门口,而下一层楼,商场一如原来的样子,人们该逛街逛街,该吃饭吃饭,楼上的剧场在上演着怎样的盛事他们好像并不关心。这或许就奠定了上剧场的风格,不是神圣不可亲近的,而是像吃饭逛街一样平常的。
上-动词,我们一起上剧场去。这是我最喜欢的上剧场的名称演绎,上作为一个动词,呼朋唤友,一起上剧场去!就像是约一场球、约一顿饭那么简单,那么快乐。话剧无法像电影一样吸引很多普通受众,也是因为很多人没有真正上剧场看看。如果你愿意,我们都不介意,带着你一起上剧场,去体会密闭空间中的仪式感。
剧人匠心的专属品牌
如果说上剧场和其他剧场最大的不同,可能还是在于“专属”二字,虽也有一些租场剧团入场演出,但上剧场主打的还是赖声川导演的作品。
赖声川,这个籍贯江西、生于美国、长于台湾的客家人,1984年10月,参与创立了“表演工作坊”(下称表坊)。不管在你的心里是否认同他是“台北剧场最闪亮的一颗星”“亚洲导演之翘楚”,他策划与导演的作品确实拉进了不少人与话剧的距离,成为不得不看的当代话剧品牌。
内地的观众熟悉表坊,熟悉赖声川还要从2006年讲起,2006年,《暗恋桃花源》首次开始在中国大陆地区巡演,袁泉、黄磊、谢娜、何炅、喻恩泰等明星演员都曾参演其中。该剧被《纽约时报》誉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一部舞台剧”,并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十大话剧,演出足迹遍布22个省市、自治区,累计突破300场次。
从《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到《宝岛一村》、《如梦之梦》……上剧场的开幕,对赖声川和表坊意味着一个家,对所有观众来说,更意味着“戏剧融入生活”的一个最佳开始。“有了上剧场,那些赖老师的好剧都有了盼头。” 除了经典作品的演出,赖老师也一直在上剧场做着创新,培养专属于上剧场的新演员,《暗恋桃花源》专属版就是在这里孕育而生的,专属于上海的版本。
正因为“专属”,上剧场也做到了一些别的剧场做不到的事。之前上演《隐藏的宝藏》时,一个美金墙的创意,请到了百老汇舞美设计Daniel Ostling操刀,而Daniel坦言,这样的舞美只有在百老汇才能做到,他们会给你1个月的时间去磨,而国内的剧场装台时间普遍就是3天……上剧场给到Daniel的时间是10天,既然有了这份创意,就该用最大的诚意去实现这份创意。
这份专属,有时候让上剧场看上去有些任性,《如梦之梦》全新圆形莲花池搭建完成后,原本应该由工作人员完成的旋转测试,变成了公开招募戏迷进行。第一个圆形莲花池,第一个自转的莲花池,正因为这座剧场是自己的,才会有一份专属的“体验之旅”。说实话,对于没有买到票的观众,这着实是一种新奇的体验,进出莲花池的时候,我在主舞台上多逗留了一下,在台上看这座剧场,是不一样的味道。
场内场外的细心巧思
除了作品本身,在这个讲究“用户体验”的年代,上剧场也在戏内戏外,把功课做足了。看过《圆环物语》和《宝岛一村》的朋友,对散场后发放的“福利”一定不陌生,《宝岛一村》中,做包子是剧中一个重要情节,有趣的是,离开剧场的时候,每位观众也都会得到一个剧组派发的包子,从首演坚持到现在。还记得那天上海下着雨很阴冷,拿到热腾腾的包子,久久地回味着,那份眷村文化的温度。
小张是一个忠实的上剧场粉丝,曾采访过他为什么如何钟情于上剧场,他这样回答:“虽然一到热门剧开票,上剧场的网站就崩溃了,但是我还是生生买成了白金卡会员,88折的折扣,又让我一次又一次下单新的剧目,所有位置都可以选座,一目了然,直接窗口取票不用担心快递不给力。”
话虽直接,但上剧场在票务运营上的确是用会员的概念抓住了很多回头客,逐级提升的折扣力度,根据等级进阶开放退票、定制化票面等功能吧并不定期开展大师讲座、会员活动等。
在上剧场的微信公众号里,我们不只能看到剧目官宣,更能够看到台前幕后的小花絮,听说过年胖三斤的许晴旗袍扣子撑开了?听说老胡的粉丝准备了很多好吃的给剧组?这些小八卦你有兴趣吗?
巧心也好,技巧也罢,在上剧场话剧被请下了神坛,在上剧场的入口,有赖老师手写的一段话:“剧场的绝对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性,它的魅力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我想说,剧场的魅力,还在于一群剧场人的认真对待。
他们说,希望看话剧像吃饭逛街一样平常,咱们一起上剧场吧!不过最后腹黑一下,上剧场的剧目普遍票价高昂,如果一场话剧要上千元,还能像吃饭逛街一样平常吗?也可以,或许偶尔也需要吃顿好的,置办身好行头?
这是写给那些生活在泥沼中的人的情歌,希望他们从腐烂的烂变成灿烂的烂!
DJ爱好者必来,这将是一场你不能错过的决赛现场!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取走”所有。
转载请通过后台与“取走”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