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12月18日,亚洲规模最大的一体化智能物流中心———东莞亚洲一号已经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该中心建筑面积近50万平米,单日订单处理能力达到160万单,自动立体仓库可同时存储超过2000万件中件商品。由此可见智能物流中心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今天贤集网小编就以“智能物流中心”为主题,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智能物流中心发展战略及经济效益分析。
什么是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智能物流的未来发展将会体现出四个特点:智能化,一体化和层次化,柔性化与社会化。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大量运筹与决策的智能化;以物流管理为核心,实现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和智能物流系统的层次化;智能物流的发展会更加突出“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智能物流的发展将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社会化。通过智能物流系统的四个智能机理,即信息的智能获取技术,智能传递技术,智能处理技术,智能运用技术。
智能物流中心发展战略:
智能化改革是物流行业必经之路。近年来,冷链物流、医药物流、汽车物流和服装物流为代表的精细物流智能化诉求强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涵盖冷链物流、钢铁物流、汽车及零部件物流、应急物流、货架、仓储技术等领域。
(一)我国冷链运输损耗高,智能化能够实现监督和预警
相比于国际水平我国冷链物流处于发展初期,生鲜运输损耗严重。我国综合冷链应用率仅为19%,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15%和23%。美、日等发达国家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超过95%,肉禽冷链流通率接近100%。落后冷链物流造成严重浪费,据统计,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腐损率分别为20%-30%、12%、15%,发达国家是5%左右水平。若通过冷链物流使腐损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准,果蔬、肉类和水产品供给将分别增长19%-36%、8%、12%。智能化是我国冷链物流一大短板,冷链物流处于领先地位的加拿大成功关键因素之一是建有农产品信息系统,包括仓库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运输管理系统、全球定位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等,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损耗。最新智能化冷链物流成果是GPRS+GPS双模块智能一体化冷链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分布的冷链系统进行集群化管理,实现提前预警。
(二)智能化是提高医药物流效率必备要素
我国医药出厂价格占零售价格比例不高,中成药出厂价格一般为零售价格的20%-25%,化学药品一般为10%-20%。零售价格高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物流成本较高,2012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物流费用率为11.6%,高于同期日本1.7%水平。医药是特殊商品,品种复杂、形态各异,同时运输也有差异化要求,比如稳定性要求,时间性要求和冷藏要求等。传统医药物流主要由医药厂商自营,规模小重复建设严重,组织低效高耗,切断横向连接难以形成整体效应。引入智能化对原有物流进行改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药企未来发展必经之路。
(三)集约化和智能化改革打开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发展空间
国内较常见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是供应商自营物流,整车厂商根据生产计划将需求传送至零部件供应商,由供应商进行物流组织。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众多,单个供应商运输量较小,无法合并集货,物流浪费严重。引入智能化第三方物流后,物流企业在整车厂附近建立物流中心,同时在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厂商之间搭建包含各种零部件品类、数量信息的平台。根据整车厂生产计划适时将各供应商零部件运送至中间仓库储存,集中调配提供给整车厂。
(四)服装短周期强周转特性催生智能物流诉求
服装销售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周转速度快,容易产生大量库存积压,因此有效物流管理能降低库存成本。我国服装库存成本较高,部分服装厂商库存额几乎与销售额持平,浪费严重。西班牙inditex旗下品牌Zara对服装进行供应链管理,两周内完成从设计到进店全流程,借此实现弯道超车,inditex成为全球排名第一服装零售集团。产品高速运转衍生较高物流要求,传统物流难以满足,智能物流受益发展。
智能物流中心经济效益分析
智能物流中心经济效益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投资,另一个是运营;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这方面怎么分析。
1.智能物流中心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
指在进行物流项目长期投资时,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财务分析方法,来进行投资回收和投资效益等方面的经济评价,以有助于投资决策的制定。
2.智能物流中心运营的经济效益分析
指一个智能物流中心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之后,对其它投资收益率以及运营效益进行的评价。
智能物流的发展现状
1.智能物流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智能物流整体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具前瞻经济研究院统计的智能物流数据显示:2013~2018年,我国的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增速持续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18年的市场规模达到4860亿元,同比增长19.4%。到2020年,预计市场规模将会超过5000亿元,2025年,智能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我国的智能物流设备市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促进智能物流的快速发展。
2.各类智能物流相关技术不断深化应用
借助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物联网技术,智能物流实现了对物流信息的高效自动感知和数据采集,以及相关物流作业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操作。如我国已有超过400万辆重载货车安装北斗定位装置,还有大量托盘、集装箱、仓库和货物接入互联网[1],为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智能物流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产生大量的物流业务数据,为大数据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大量物流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有助于实现对物流数据的高效整合、管理和调度,对于协同物流活动、分析物流需求、制定科学决策都具有重要作用,将大幅度提升智能物流的效率。
最后,伴随着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各类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物流作业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极大地减少人工作业,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而且可以优化物流环节,提升物流行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整个物流行业从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向科技密集型服务行业转变。阿里、京东、顺丰等一批领先企业已经在无人驾驶、无人仓储、物流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
3.智能物流行业的政策环境持续改善
国家政府密切关注智能型物流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2016年)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等政策和发展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智能物流将成为我国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动力[2],要加快传统物流向智能物流转型发展,实现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在政策上的持续跟进,即为智能物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智能物流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4.企业积极开展智能物流实践
构建智能型物流也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无论是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还是顺丰、申通等快递企业,都开始探索并尝试打造智能物流系统,有效地促进了智能物流的快速发展。例如,京东、菜鸟、顺丰等物流较为先进的企业正进行试验无人机、无人搬运车、拣选机器人等智能物流技术的应用,未来各类先进的智能物流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将更加普及。
智能物流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智能化物流系统将融入智能制造工艺流程,实现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的系统集成。
智能物流是是工业4.0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工业4.0职能工厂的框架内,智能物流是连接供应和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智能工厂的基石。智能单元化物流技术、自动物流装备以及智能物流信息系统是打造智能物流的核心元素。未来智慧工厂的物流控制系统将负责生产设备和被处理对象的衔接,在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趋势二:智能物流装备服务的市场化和专业化。
能物流装备服务的市场化和专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智能物流装备正常运行的保障性fu务,如设备的定期维护、故障排出、零备件供应、远程网络监控运营服务等。二是对物流运作或管理的支持服务,如设备运行质量分析、物流各环节绩效与运行情况分析等。三是技术改进和系统升级服务,可以定时提供整个技术改进和信息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升级服务。
趋势三:智能物流仓储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是以立体仓库和配送分拣中心为主体,由立体货架等,检测阅读系统、智能通信,实现快速消费行业的需求。随着物联网、机器人、仓储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技术的应用,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已成为智能物流方式的Z佳解决方案。
趋势之四:依托电子商务而兴起的智能物流云仓系统将蓬勃发展。
云仓是伴随电子商务而产生的有别于传统仓储方式的智能化仓储模式。传统的仓储是根据配送需要到不同的仓储去分别取货,通过自动拣选,它是适合电商的一种配送模式。云仓和传统仓库大的区别,在于智能自动化装备和信息化软件集成应用,国际快递公司的云仓网络主要是由“信息网+仓储网+干线网+零担网+载配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依托智能制造兴起的云仓,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中坚力量。
以上就是小编对“智能物流中心的发展战略及经济效益分析”的相关介绍。随着高科技的进步,物流行业也相应变得更方便快捷了,例如智能物流就是其中一“变”,大家都感受到了吗?反正小编是感受到了,快递派件员不再像以前那样要把快递一个个地送到消费者手上,现在只需放到丰巢快递柜中即可,为他们省下了很多派件时间,由此可看出,物流行业确实是越来越智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