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在宝宝十个月断奶以后,就开始上班。婆婆就从老家过来帮忙看孩子,思思也算放心,婆婆在带孩子这方面还是比较耐心的。
平时思思和老公回老家的时候,婆婆每次带孩子比他们还耐心,舍不得孩子饿了哭了。但是带了几天,思思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婆婆总是很节俭,平时剩饭剩菜都舍不得扔,包括孩子中午做的辅食吃不完的接着放冰箱,下午再拿出来给孩子热着吃。
除此以外,婆婆还从老家带了腌制的咸鸡蛋,因为腌制过的蛋黄比平时的煮鸡蛋好吃多了,孩子自然喜欢吃。可是思思觉得这些饮食习惯很不讲究,对孩子还没发育健全的肠胃来说有伤害。
可是,自己每次跟婆婆解释孩子的饭剩下就别吃了,婆婆总觉得冰箱里的东西才一天不会坏的。
虽然爱惜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有些时候剩饭剩菜还是要少吃,尤其是孩子。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物需要注意,尽量少给孩子吃?
1.剩饭剩菜
剩饭剩菜中含有较高水平的硝酸盐,在存放过程中因细菌活动,可能逐渐转变成有毒的亚硝酸盐。一般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剩菜剩饭放进冰箱6小时就不建议再吃。
如果家里有老人非常节俭舍不得扔掉剩菜,建议每次做饭的时候尽量控制下食量,减少剩饭剩菜。而且如果有剩饭剩菜建议在吃的时候一定要热透,并且尽量不要让孩子吃。
即使是冷冻也有保质期,尽量在一定时间内吃完。比如:猪羊牛肉等,一般冷冻保质期在十到十二个月左右;鸡鸭鹅肉等,一般冷冻保质期在八到十个月左右;而鱼虾类,一般冷冻保质期在四个月左右;蔬菜类等,一般冷冻保质期在五个月左右;速冻主食,比如饺子包子馄饨等,冷冻保质期在两个月左右。
2.腌制食品
腌制就是让食盐大量渗入食品组织内来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这些经过腌制加工的食品称为腌制品。盐腌制品有腌菜、腌肉、腌禽蛋等。比如:腌菜、腊肉、腊肠、咸鱼等都算腌制食品。
腌制食物在腌制过程中,常被微生物污染,如果加入食盐量小于15%,蔬菜中的硝酸盐可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人若进食含有亚硝酸盐的腌制品后,可能会引起中毒。
而且我们知道,儿科学会建议1岁以内的孩子不要额外加盐。即使宝宝已经一岁以上,也建议饮食清淡一些。
如果家里的老人喜欢吃腌菜,尽量选择在腌制15~20天以后再吃。这个时候其中的亚硝酸盐会下降到安全线以下。
如果偶尔吃了腌制食品,之后要多吃蔬菜水果,其中的维生素C可以减少亚硝胺的形成。而对孩子来说,尽量不要吃。
3.溏心蛋等
蛋黄凝固是蛋白质变性过程,需要大约70℃的温度,半生不熟的鸡蛋,意味着内部的温度不到7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食物要加热到70℃以上才能安全食用,这是因为在70℃条件下,细菌内部的蛋白质也会变性,细菌会死掉。也就是说,如果蛋黄还未凝固,则可能有细菌。
孩子吃溏心蛋之后容易增加被沙门氏菌等有害物质感染的风险。除此以外,还有吃生鱼片,容易增加被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4.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反式脂肪酸会诱发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天然的存在于牛羊等的脂肪组织和相关乳制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一般不用担心,主要担心的是人造的反式脂肪酸。
日常生活中,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很多,诸如蛋糕、糕点、巧克力等。一般来说,口感很香、脆、滑的多油食物就可能使用了部分氢化植物油,富含氢化植物油的食品就可能有反式脂肪酸。如饼干、巧克力派、蛋黄派、布丁蛋糕、糖果、冰淇淋等等。
还有速食店和西式快餐店的食物也常常使用氢化油脂。现制现售的奶茶尤其要注意,因为它"乳化""滑润"的状态特性需要氢化植物油。
除此以外,还有比如一些碳酸饮料或者油炸食品,也要尽量给宝宝少吃。即使不能完全杜绝,也要尽量少给宝宝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