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12月22日)就是冬至了,标志着冬天补肾大战的正式开始!
同时,艾灸人也要进入一年中第二个艾灸黄金期:三九天!
中医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以冬至这天为“初九”,往后隔九天为“二九”,再隔九天为“三九”。
三九寒天,是全年最冷的日子,此时艾灸,可辛温散寒、活血化痰、护阳补肾精、防治虚寒疾病的发生。
一年最佳的艾灸黄金期:三伏&三九
我们都知道,一天中最适合艾灸的时候是阳气生发的上午。那么,一年中呢?答案就是阳气最旺的三伏和寒气最重的三九。
这与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不无关系,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理过程中,若能顺应四季气候来平衡人体阴阳,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三九灸是古人根据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节气规律,从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出发,以“寒者热之”、“虚者补之”为依据祛除疾病,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虽然最近很多文章都在说三九,但真实意义上的三九灸从明天才算开始。
一九灸:2019年12月22号——2019年12月30号;
二九灸:2019年12月31号——2020年1月8号;
三九灸:2020年1月9号——2020年1月17号。
三九灸的原则:三九宜三补
理论上,所有冬季易犯的疾病都适合“三九灸”,其中以虚寒证、气虚证、阳虚证最为合适。
1、虚寒证:补血虚
很多女性一到冬天,就会出现手脚冰凉、腹痛喜温、月经紊乱等不适症状,其实就是身体血虚血瘀的表现。
虚寒证的病机是阳气虚衰,也就是阳气的推动和气化功能不足,致使身体不能维持恒温,气血运行速度变慢,出现血虚血瘀等症。
2、气虚证:补气虚
气虚证的病机是元气不足,也就是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就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
3、阳虚证:补阳虚
阳虚证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此外,久病、久居寒凉之处、贪食寒凉清苦之品、年高而命门火衰等原因,也会导致阳气亏虚。阳虚证尤其适合艾灸。
女人尤其需要三九灸!
女属阴,天生体寒,一到冬天,大多数女人都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冷、腹冷腹痛等症状。
妇科多寒症,所谓“寒者热之”,艾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正是虚寒证的克星,因此有宫寒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女人尤其需要“三九灸”。
临床证明,女人做“三九灸”,可以增强抗寒能力、改善肤色、预防感冒和各种妇科疾病,而且连续几年做“三九灸”的女性体质会有明显改善。
冬至正三九 灸燃3处元阳穴
神阙穴就是肚脐,它是人体361个穴位中唯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处于人身阴阳相交的地方,诸气会聚之处。
人体先天的强弱与此穴密切相关,故被称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所以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
神阙穴是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的枢纽,能调节肠胃功能衰退、精神萎靡不振、男女性功能不调等等。
能够起到驱寒益气、调和脾胃、复苏固脱的功效,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古人也十分重视用神阙穴来养生和治病,常言道:“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如有人中风不省人事,也会灸这个穴急救。
取穴位:位于人体腹中部,脐中央。
关元穴:
古今医学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认为刺激该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
关元穴又为小肠募穴,与足三阴经(肝、脾、肾三经)、足阳明胃经、冲脉以及督脉等联系密切,可谓一穴集聚多经之功能,穴属阴中之阳,为生命之所系,一身元气之所在。
故灸本穴能补肾固元防寒、健脾补虚、养肝疏泄、治疗身体怕冷的症状,也是古今保健强壮的要穴。
它还能通调三焦,以调经通下焦为先,可主治泌尿、消化、肝胆等方面的疾病,如脾肾虚寒引起的泄泻,均可灸关元穴。
取穴位: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涌泉穴:
《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补肾方面是有重大价值的!
经常艾灸涌泉穴,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调和肾脏的气血,调整和改善肾脏的功能和机能活动,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
涌泉穴与足三里并称人体两大“长寿穴”。
有首歌诀云:“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能益气精神,诃护三宝物;识得其中趣,寿星随手摘。”
可见涌泉穴有整体保健的功用,刺激它可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取穴位: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
三九灸的注意事项:
1、“三九灸”建议每天施灸,如果时间紧张,建议在每九的前三天施灸,这三天比较重要,施灸效果较好,尤其是第一天施灸效果最好。因此,症状较轻者,建议每九的第一天施灸;症状较重者,每九的头三天施灸。
2、可采取隔姜灸或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左右。
3、由于个人体质及症状不同,因此艾灸时间、疗程、配穴有所不同,具体可后台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