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常莹丽
设计:孙傲哲
12月21日,又到北半球的冬至日。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冬至大如年”,古代中国人视冬至为重要性仅次于除夕的重大节日,饺子、馄饨、羊肉汤、圆子等冬至时特有的吃食,则让现代中国人念念不忘。不过,就是这样一个让中国人“青睐有加”节气,万里之外、文化迥然不同的外国人不仅照过,更玩儿出了万般花样。
丨冬至的那些汤汤水水
冬至不仅代表位于北半球的各国进入夜最长、昼最短的一天,漫漫冬日往往也意味着寒冷难耐。这时候,恐怕没有什么能比热气腾腾的汤水更能暖人身心了。
汤底浓白的四川简阳羊肉汤。(图片来自味觉大师)
除了中国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以及做法各异、飘香诱人的馄饨和羊肉汤,中国的“邻居”——韩国、日本也都有各自心水的冬至“汤水”。
韩国自古便有冬至吃红豆粥的习俗,一方面是为了驱邪,另一方面还有增加营养的作用。
2015年冬至前夕,京畿道龙仁市的韩国民俗村的职员们正在用煮好的红豆粥招待游客。(图片来自韩联社)
古时冬至作为新年伊始的象征,也被称为“小春节”,是个非常喜庆的日子,这也是韩国人“吃红豆粥长一岁”的由来。另外,红豆粥是用红豆和糯米汤圆调制的,古人相信,红豆的红色可以驱赶鬼神,所以除在祠堂里摆红豆粥来祭祖以外,还会在家里各个角落都放一碗红豆粥或撒上粥来避邪,祈求新的一年平安。
今天的韩国,冬至虽不像春节、中秋那么隆重,撒粥等习俗也因卫生等原因,渐渐被摒弃了。但是,为了祈求来年家人能够安宁和健康,喝红豆粥仍是韩国寻常人家绝不可少的。
伊豆仙人掌公园还专门举行过“元祖水豚露天泡汤”的活动,可以近距离观看萌萌哒水豚君泡柚子汤。(图片来自新鲜事)
和中韩食汤水的风俗有些不同,日本以前也称冬至为“离死亡最近的日子”(死に一番近い日),为了驱除厄运、保暖身体,祈求无病无灾,日本人除会吃南瓜祈求财运外,由于酷爱泡汤,还有一种特别的风俗,即泡“柚子汤”祈求无病无灾,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今日。
在日本人看来,柚子含有促进血液循环、止痛作用的成分,更富有维生素C,泡“柚子澡”能够充分吸收柚子所含有的那些成分,对提升体温驱寒、促进血液循环、缓和感冒症状、神经痛与腰痛有神效。这一天几乎所有的公共澡堂都会特别提供柚子浴的服务。
丨篝火、热舞送走长夜
相比中日韩习惯以滚烫的汤水迎接冬至的到来,欧洲等地的一些国家更倾向于以热舞与篝火送走漫长的黑夜。
根据凯尔特人(Celts)的传统赴巨石阵的一名女士,她手中握着的是对凯尔特人来说具有特别力量的槲寄生(mistletoe)。(图片来自 Getty Images)
古代中国有冬至“圜丘祭天”,英国人则会选择在巨石阵迎接冬至。巨石阵“阵口”位置有一块著名的“种石”,从环状沟向这块石头望去,刚好是夏至当天太阳升起的位置;而从反方向望回去,则恰是冬至日太阳落下的地方。
每到巨石阵一年中仅有的两个公众开放日(冬至和夏至)之中的冬至,一些德鲁伊教徒、无宗教信仰者与狂欢者,会在凌晨来到巨石阵,聚集在这座古老的纪念碑前载歌载舞,彻夜庆祝北极距离太阳最远一天的到来,并兴高采烈地迎接日出。
危地马拉庆祝冬至。(图片来自海外网)
不仅英国人热衷于载歌载舞度过冬至,在危地马拉,墨西哥部落的人们也会表演空中舞蹈来庆祝冬至这一天。几个男人会爬上三十米高的竿子,一人在顶部舞蹈吹笛,其余几人用绳子绑住自己倒挂在空中。
另外,巴基斯坦境内靠近阿富汗边境地区,卡拉什尼科夫部落的年轻男女们会在冬至日架起篝火,食用各种干果,以各种舞蹈形式来庆祝这一天;伊朗人也会在冬至夜(又称亚勒达夜)的前夜举行庆祝活动,通过家人团聚驱散夜晚的忧郁与晦气,并食用各种干果,吃石榴与西瓜、用蜡烛点缀房间。
由圣诞柴发展来的树干蛋糕。(图片来自广而告之)
除了这些迥异的庆祝活动,还有一种说法是圣诞节也源自冬至节。早在基督教创立前,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人们会在冬至日过耶诞节(Yule),人们会在这一日点起火把来象征着太阳的回归,也会在壁炉中燃烧圣诞柴来纪念北欧地区的神索尔(Thor)。一些地区的人们会保留一块圣诞圆木作为幸运的象征,并作为引燃下一年圆木的材料。现在圣诞节常见的圆木状的蛋糕和甜点等也都来源于此。
各国都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抵挡严寒、排遣漫长的黑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祝大家冬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