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一二可齐家”,黛玉和宝钗是大观园里两朵娇艳的花朵,在人才济济的荣国府女眷中,黛玉和宝钗的才华非常出众。其实,从曹翁透露的字里行间,她们不但诗词擅长,在职场上也毫不逊色,与脂粉英雄王熙凤相比,也不遑多让。
宝玉是贾政王夫人的儿子,按照世袭,他就是荣国府下一任的掌家者,相应的,他的媳妇也是内宅当家人。因此,黛玉和宝钗作为宝玉嫡妻的有力竞争者,谁的管理能力更强,一直被读者比较。
而其实王熙凤对她们两人的管理能力都有过评价,因为她的实际管家者身份,她对两人的评价应该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她两个倒好,但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拿定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王熙凤对宝钗的评价是一问摇头三不知,但加上了一个前提,就是不干己事,一旦涉及到自己的事时,这个一向给人以缄口纳言的“本分”姑娘,就把手伸向了荣国府。
而反观黛玉,王熙凤对她的评价明显很高,甚至还把账本给她看。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检,必致后手不接。”
黛玉一个清闲小姐,是怎么算计的,又是怎么知道出的多,进的少这样的事体呢,这和王熙凤找黛玉帮忙两个细节对榫,极有可能是找黛玉帮忙看荣国府账目,以弥补王熙凤不识字这个缺陷。
梳理整个红楼梦的情节,王熙凤对黛玉和宝钗的管理能力是十分客观的,并且从曹翁透露的细节也可以一一对榫。
其实细细分析王熙凤对这两位姑娘的评价,也可以大致知道她为何拥黛而贬钗。从管理者的角度上看,黛玉和宝钗的做人和管理理念高下已经很明显。
今天我们从时下盛行的王阳明心学角度分析一下宝钗、黛玉的优劣高下。
此心光明:可以提醒,却不插手,这是对管理者的尊重。
王阳明心学最讲究一个宗旨:此心光明,这是一个成功的人能够立世的基础。
从书中的情节可知,黛玉因为有帮王熙凤看账的经历,对荣国府的经济和内囊是很清楚的,但从始至终,除了对宝玉这个知己说过“后手不接”的话外,没有在言语上挑拨过任何人任何事,更没有插手荣国府的人事安排和经济账目。
很多人都认为黛玉不食人间烟火,但她心里是明镜一样,而难得就难得在,她知道而不插手,这是对管理者的尊重。
王熙凤让黛玉帮看账本,看什么?书中没有写,但据推测,王熙凤虽不识字,身边却有识字的下人。
账目这种敏感的东西,轻易是不给人看的,王熙凤拿给黛玉看,一是对她的信任,一是黛玉有王熙凤身边的下人不具备的管理能力,王熙凤是要听黛玉的意见。
王熙凤为何愿意让黛玉看账本,又为何愿意听她的意见,那是因为,在整个荣国府,黛玉是一个有公心的人,所谓此心光明,抛开个人私利的左右,从内心的善念出发,给出荣国府的管理弊端。目的是让荣国府这搜大船能够平安着陆。
这是黛玉对王熙凤的善言。
对荣国府后宅的管理事务从不插手,也从不多言,很多人对此理解为黛玉是富贵小姐,一心只顾谈恋爱,实际从黛玉对宝玉的告诫来看,她并非是一个糊涂人。
相反,黛玉不传私话、闲话,正是她对管理者的尊重。
且看荣国府,王熙凤接下的是荣国府这艘四处漏风的破船,她为了堵住窟窿,仍然维持贾母、王夫人希望的体面,在外放高利贷,在内克扣了下人的银钱,这固然招人恨,但换个角度来说,她为了荣国府,也是无奈之举。
在荣国府这艘大船上,人多、事多、主子多,为了让这艘船能够正常航行,王熙凤采取的是严厉的治家手段,本来作为管理者,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在荣国府,正因为主子太多,她的命令得不到执行,才让荣国府内宅斗争不断,让这艘船如同探春所说,自己就开始自杀自灭地争斗起来,最终促成了大厦将倾的局面。
如果都能像黛玉一样,各守本分,贾家不会倒,至少不会倒得这么快。
事不关己:布置间谍,只为私利,这才是真正的禄蠹。
说了黛玉,再看宝钗。
宝钗一直信奉的是缄口纳言的本分守拙之女德,对荣国府事务表面上看起来一问摇头三不知,但王熙凤用“不干己事不开口”几字,写出了宝钗的两面性。
表面上,宝钗是稳重的宝姐姐,心直口快的爽朗姑娘史湘云,一见宝钗就视为知己,掏心掏肺地说,如果有一个像宝钗这样的好姐姐,即便自己父母不在了,也没有什么相干了。
通过对黛玉口念西厢记这样风月禁书的教导,然黛玉对她倾心相认,认为自己的好姐姐。宝钗的女德似乎做得非常好。
但在王夫人授权下,和探春、李纨三人一起掌握管家权时,宝钗暗戳戳地提议让宝玉小厮,茗烟的娘管理圆子中的花草,以此笼络茗烟。
而王熙凤的贴身丫头平儿透露出,宝钗的大丫头莺儿认了茗烟的娘为干娘。
通过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宝钗还未嫁入贾家,就将宝玉身边安插上了自己人,就连王夫人都不屑的赵姨娘,宝钗都打点到了,这种心思不可谓不细腻。
宝钗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宝钗和黛玉的管理能力,在格局上就输了一大截,黛玉可以用此心光明来形容,而宝钗却只能用蝇营狗苟来形容。
再看宝玉一生不愿读书入仕,为何,正是他讨厌禄蠹,从上至下的禄蠹。而说到什么是禄蠹,宝钗此行为,就是禄蠹的最好注解。
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何宝玉宁肯出家,也不愿与宝钗这样一个在世俗中处处优秀的妻子相守,这和宝玉一生坚持的“厌弃禄蠹”一脉相承。宝钗费尽心思嫁进了贾家,却守不住宝玉,这个结果,从二人的性格上来说,就是注定的,而非偶然。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静说红楼
就此话题,您有什么高见,欢迎留言。
参与书目:《脂砚斋评石头记》《红楼梦》前80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