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技术先驱——《双子杀手》
今天聊聊电影《双子杀手》。
片名 Gemini Man (2019) ,别名双子任务:叠影危机 ( 港 ) / 双子煞星。
李安这部新片最大的看点就是技术。
《双子杀手》标榜的4K、3D和120帧,这些技术日趋成熟,但又和普通观众有着不小距离。
3D不必多说,几乎大家出门随便找一家影院,都能找到一块3D屏。4K的话,努力找找也能找到的。120帧就不那么容易找了,目前能够满足4K/3D/120帧的,也只有CINITY。
想要原汁原味的欣赏《双子杀手》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市面上支持高帧率的系统大概是这几种:
CINITY:4K/3D/120帧;
杜比影院:2K/3D/120帧或4K/3D/60帧;
新一代激光IMAX:4K/3D/60帧;
LUXE:2K/3D/60帧;
三星LED:2K/3D/120帧。
出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大家可以算算。
常规电影1080P/24帧,而4K是1080P画面的四倍,120帧是24帧的五倍,同样时长的话,4K/120帧是普通电影信息量的几倍?
20倍。
如果观众在普通屏幕看的话,将只会得到导演想要传递信息的二十分之一。
早在三年前,李安在上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就已经尝试了此项技术。第一部采用此技术拍摄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北美票房仅有200万美元,一方面120帧高帧数电影播放时事故频发,另一方面根本也没有几家电影院能放映,再者票价也很高。造成的情况就是,高票价阻挡了相当一部分观众,想看的观众需要付出相当不小的代价才能赶到相应电影院观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完全亏本。
票房成绩自然不理想,大家对高帧数电影也产生了很多疑问。《双子杀手》同样面临过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无法收回,口碑两极分化严重,票房很一般。
这里李安选择动作片继续尝试4K/3D/120帧,很大程度是在做了一些妥协。毕竟只有爽快简单的动作片才能让观众们最直接地感受新技术带来的震撼。
原本在常规影片中需要慢动作才能表现完整的细节,在高帧数电影中,使用常规速度就能表现完成,而且每分每秒都是细节满满,你会不会感受到惊喜。
【下图是60帧和120帧画面的区别】
《双子杀手》将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体验和感受。
高帧数只有观众认可,才能推动影院更新设备,制作方也才有动力继续制作高帧数电影。这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否则高帧数电影将永远无法前进。
凡事都需要有一位先驱,李安正是此次高帧数电影推广先驱。他身体力行地接连拍摄高帧数电影,目的就是让观众们感受新技术,推动电影事业发展。
先驱一般都抱有牺牲精神,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太过于超前,以致于很多人不会理解他们的做法,但他们依旧选择一往无前。
通过这部《双子杀手》,观众们可以感受到李安对电影的超前理解。
李安荣誉等身,27项大奖在手,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拍点文艺片,安安稳稳的过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愿意推进新技术的人,他以他对电影的理解,早早断言2D更适合拍动作片,3D更适合拍剧情片。这和普通观众的思维完全相反。
高帧数电影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还原演员表情细节,观众们仿佛看着演员在自己眼前表演一样。李安电影的特点就是感情细腻,而他也认为需要用这样的技术传递影片情感。
当然高帧数对演员表演也是巨大挑战,不仅演员表演时的闪光点被放大,表演缺陷也将会被放大。
就像玩FPS类型游戏一样,低帧数会产生强烈的卡顿拖曳感,高帧数则流畅细腻。在显示器都是60Hz的年代,玩家只有通过更换更好的燃气灶就能满足游戏要求。现在连显示器都出144Hz、240Hz了,普通人在日常操作就能感受到高刷新率和低刷新率的区别,简单地说,用过144Hz的人再也回不到60Hz了。
其实现在144Hz显示器都将要很普及了,120帧的电影普及还会远吗。有李安这样的先驱在探路,相信不久就会出现更多的高帧数电影和电影院。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全新技术带来的震撼吧。
说到《双子杀手》故事本身,其实是一部很平庸的作品。故事很大程度都是在展示高帧数电影技术服务,从长镜头追逐、到夜景枪战肉搏,都是为表现高帧数电影的优越性。
剧本本身是二十多年前的剧本,可是早年没有演员愿意拍摄这种题材,要和年轻版的自己对决,想想就会是个坑。隔了二十多年,终于有史皇愿意拍时,剧本已经略显过时。
致敬电影技术先驱李安,
期待高帧电影时代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