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一个十分神奇的家族,不是成功夺权篡位建立西晋王朝的司马家族,也不是四世三公名声显赫,最后却因为两个不肖子孙把一手好牌打烂的袁家,更不是号称三世基业,占领江东建立帝王之业的孙家,而是诸葛家。
提起诸葛家,很多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就是诸葛亮了。确实,诸葛家就是诸葛亮的家族。虽然诸葛家听上去,其实还远远没有一个诸葛亮有名,但是可不要这样小视了他们,正所谓闷声干大事,诸葛家正是这样的典型。
《晋中兴书》记载:
“诸葛氏之先,出自葛国。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以忠强为名,子孙居二千石。三国之兴,蜀有丞相亮,吴有大将军瑾,魏有司空诞,名并盖海内,为天下盛族。”
没想到吧,看上去只是南阳卧龙山中一个老耕父的村民诸葛亮,既然出生于这么大的一个家族。二是最为让人诧异的还不是诸葛家的背景由来,而是诸葛家的三兄弟,竟然分别投入了魏蜀吴三国之中,且一个官位比一个大,一个成就比一个高。
《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记载: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
诸葛亮在蜀国被刘备重用,为群臣之首,是为“龙”。诸葛瑾依附孙权,做了东吴的大将军,是为“虎”。诸葛诞则是投入了曹魏阵营,官至司空,是为“狗”。这里的狗可不是骂人的话,而是夸人的话。在古时候的机智中,狗为“功狗”,代表有功的战将。
于是有阴谋论的朋友站出来说,诸葛家也太“狡猾”了吧!明知道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怕一砸就砸光了,所以四处撒网,在魏蜀吴三国之中都留了种。这样一来,无论是哪一国赢了,他们都可以强盛传承下来,真是非常机智
那么问题来了,诸葛家三兄弟分仕魏、蜀、吴三国,到底是不是如大家所想的那样,是士族门阀为了保全自己的投机选择?
一、诸葛亮和诸葛瑾南下,并非刻意为之
诸葛瑾和诸葛亮出身于琅琊诸葛氏,诸葛家位于山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所以很多人说诸葛亮和诸葛瑾原本应该是山东人。但是问题来了,诸葛亮和诸葛瑾为什么会出现在荆州呢?
毕竟就算诸葛亮再怎么未卜先知,也不可能提早几十年就预料到了刘备以后会在这里发家招揽人才,江东会出现一个大帝孙权吧?况且那时候的诸葛亮还只是一个小娃娃,哪有这么神的事情?
原来是因为东汉末年,山东地方长期混乱,大战不止,已经到了“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的地步。从黄巾之乱开始,当时北方的战争都离不开山东这个点,估计诸葛家也是郁闷不已,可谁叫这里是中原的文化中心呢!让人眼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诸葛亮和诸葛瑾两兄弟,早早地就跟随自己的叔父诸葛玄到处避难。其实一开始他们前往的地方都不是南方,而是西方,可能是因为水土实在不服,最后才择优选择来到了荆州这片山清水秀之地。而且,刘表还是诸葛玄的老朋友。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出门在外有个朋友照顾,自然是最好不过了,而且还是“土皇帝”一般的朋友,自己在当地的日子,肯定会过得滋润不少。
至于为什么会是跟随叔父而不是父亲母亲呢?因为诸葛瑾和诸葛亮在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们从童少年时期就是跟随叔父诸葛玄长大的。
但是好景不长,在诸葛亮十七八岁时(约公元197年),自己亲爱的叔叔诸葛玄就追随自己那没什么印象的父亲走了。而此时的诸葛亮和诸葛瑾,不仅已经适应了荆州这边的生活,还都已经娶妻成家了。
诸葛瑾的妻子,笔者不清楚具体是谁,但是诸葛亮的妻子我们大家都知道,她就是大名鼎鼎的黄月英,人家可是荆州刺史刘表的亲戚。所以,诸葛亮和诸葛瑾就只能留在荆州南阳一带生活了。
因此,诸葛瑾和诸葛亮之所以会出现在荆州,根本不是那些“阴谋论”的朋友们想的那样,他们只是单纯地搬个家,恰好碰到了。
二、诸葛亮追随刘备,实属意料之举
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是怎么投奔刘备的。
古时候绝大部分的谋士找主公,基本都是毛遂自荐,没有谁会傻乎乎地等人家自动上门,就连韩信、萧何和张良这等牛逼哄哄的人都是如此。当然了,姜子牙这位逆天的存在是个意外。
反观诸葛亮呢,他虽然一直自比于管仲乐毅,但也没有那个胆子敢拿自己和姜子牙老神仙相比。诸葛亮投靠刘备的过程可,谓是历史上少见的曲折无比了。先是司马徽的推荐,之后又是徐庶的推荐,最后刘备还来了一次旷古绝今的三顾茅庐,才成功地打动了诸葛亮,让其出山帮助自己。
其实了解的朋友吧,都知道诸葛亮原本是十分不愿意的。在《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也说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是在刘备苦苦相相求下,诸葛亮被感动了,于是决定追随刘备。况且刘备还是顶着大汉皇叔的名头,这份恩情,这份信任,笔者相信在古代,没有哪个名士不会感激涕零。
最后,别忘了诸葛亮还是个修道之人。道家讲究的是什么?趋吉避凶。聪明如诸葛亮岂会不知道刘备成功的可能性少之又少,正确的选择根本就不是投效刘备。所以不管怎么说,都不是诸葛亮故意为之。实在是瞎猫碰见死耗子,刚好撞上了。
三、诸葛瑾追随孙权,全是理所应当
诸葛瑾和诸葛亮不一样,诸葛瑾从一开始就想出仕,光宗耀祖。那么既然想出仕,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选择谁为自己的主公就成了一个首要的难题。
因为诸葛瑾当时结交了很多荆州江东这一代的名士,而他的这些朋友呢,当时大都投效到了孙权的麾下。并且古时候投靠别人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就近原则。比如赵云在投靠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就问了,你的家乡在袁绍的麾下,不是应该投靠袁绍吗?怎么跑我这里来了?赵云的回答是袁绍无能且压迫百姓。
那么诸葛瑾呢?孙权不像袁绍。他的才能是得到了大家公认的,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且江东三世,基业已成,这是现场的,成功夺取天下的可能性在当今天下也排得上名。
最后,孙权也一直和诸葛瑾交好,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孙权的深深信赖,甚至称其为自己的“神交”。所以诸葛瑾有什么理由不追随孙权呢?这完全是顺其自然的必然之选,不可能是什么阴谋的投机安排。
四、诸葛诞投效曹操,更是顺其自然
诸葛诞不同于自己的两个族兄诸,诸葛亮和诸葛瑾这两人已经远离了家族祖地山东,而诸葛诞呢,却一直是留在山东成长的。
还是本着选择主公的就近选择,曹操自然就成为了诸葛诞的第一人选。再加上曹操求贤若渴,不仅仅传出来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美谈,更是先后发布了三次求贤令,征召天下的人才。
同时,曹操用人有一个特点,不大看重那些出生于名门望族的门阀子弟,反而更加偏爱那些出身相对低下的寒门子弟。诸葛诞出身的诸葛家,虽然也是士族门阀,但是其根本算不上大的门阀士族,是在之后才逐渐兴盛的,而他恰恰就是曹操喜欢的人才。
最后,诸葛诞虽然和诸葛亮是族兄弟,但是他们之间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来往。毕竟诸葛亮和诸葛瑾小时候都已经离开了诸葛家祖地山东了。所以,在这种人生大决策上,他自然不可能受到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影响。因此,投靠曹操就是诸葛诞的不二选择。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三兄弟之所以会分别出仕魏蜀吴三国,完全就是偶然为之的巧合,并非很多人想象中的门阀保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