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只当一天太皇太后,却做一件无耻之事,刷新2000年历史记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45
导读

慈禧谥号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她的谥号中的25个字都是一次性加上去的,而皇帝的谥号都是分两次才加上去的,这一点他是违背祖制和礼制的,这也充分说明慈禧自认为超越一般皇帝,给自己标新立异。 其中最无耻的…

慈禧太后是清朝最重要的统治者,掌权47年,占取整个清王朝国运的六分之一,慈禧17岁进宫,18岁被封懿嫔,22岁生同治帝被封懿妃,26岁时候咸丰驾崩,慈禧被封皇太后垂帘听政,一直到73岁去世,一直掌管大清,中间虽然有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但是最高权力始终掌握在慈禧手里。那么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做了什么无耻的事,刷新2000年封建王朝。

慈禧画像

慈禧的谥号

谥号是古人对死者的盖棺论定,由于每个人的生前事迹不一样,所以对每个人的评价也不一样,为了方便起见,就用高度概括的一句话来对死者进行盖棺论定,尤其是古代帝王将相,皇后贵妃等权贵,在死后都有谥号,方便后人了解其生前的事迹。

溥仪剧照

慈禧的谥号是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封的,光绪皇帝病死后,宣统溥仪皇帝即位,因光绪皇帝生前并无子嗣,只有在同宗中找人来继承王位,所以溥仪是过继给光绪帝的儿子,算是咸丰和慈禧的亲孙子。

所以,光绪去世后溥仪继位,慈禧名正言顺的就成为太皇太后,但不到一天的时间,慈禧就杀手人寰,因此,新皇帝溥仪即位后,就不能再给慈禧加徽号了。这时慈禧的徽号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总共就16个字。

慈禧剧照

按照古代的礼仪制度,皇后谥号最也只能用16个字。如果皇后有突出贡献,死后随皇帝配享太庙者,还可以在谥号最后加上皇帝谥号的最后一个字。如果不能配享太庙,谥那就只能有16个字,也就是说皇后谥号最多也就是17个字。

慈禧剧照

慈禧为何有25字谥号

慈禧去世后应上谥号,所有文武百官都认为这个16字的谥号正好概括了慈禧的一生,但是慈禧却让原来的十六个字全部保留,另加“孝钦”和“配天兴圣”六字,再加上咸丰帝的庙谥“显”字,在“显”字后边又加了皇后两个字。所以,慈禧死后的谥号全称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就变成了25个字。这是违背礼制的。他的谥号字数居然和皇帝一样多。

慈禧的谥号为何与皇帝的谥号字数相等,这与她先后两次垂帘历经同治光绪两朝,长期执掌国家大权的经历相符。

慈禧谥号墓碑

慈禧做的最无耻之事,刷新2000年历史记录

慈禧谥号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她的谥号中的25个字都是一次性加上去的,而皇帝的谥号都是分两次才加上去的,这一点他是违背祖制和礼制的,这也充分说明慈禧自认为超越一般皇帝,给自己标新立异。

其中最无耻的就是,她的谥号中有两个“钦”字,谥号中有重叠字是最忌讳的,但是她却不在乎,因为她就是要打破常规,彰显自己的至高无上,这一点是在2000年的封建王朝中独一无二的,她的做法刷新了2000年封建王朝的规矩,这种做法是前无古人的,因为她死之后不久,大清国就灭亡了,所以也无后来者,她的这种无耻做法遭来一片骂声。

慈禧剧照

因为慈禧的谥号25个字,超越了帝王规制,也明显违背了祖制,因此当时有大臣上书朝廷,对这种荒诞做法提出修改,要求追减慈禧谥号。

并且还在奏折引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充分说明慈禧这种做法的错误和荒诞,并且也指明其中“钦”字重叠的错误做法,用大量事实证据要求追减慈禧谥号的必要性。但是最后一直到大清亡国,清廷也没有受理此事,也未对此给予解释,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