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上海,下着连绵不断的冷雨,猴哥闲着没事,跟着朋友参加了一场小型放映会。
电影是萨弗迪兄弟的最新影片:《原钻》。
影片的故事很奇葩,讲述了一个叫霍霍的犹太珠宝商,在一次无意中,获得了一块原始钻石,继而发生的一系列既惊心动魄,又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霍霍是一个精明的犹太商,人到中年,但似乎诸事不顺,一方面他担心自己患了癌症,因为有家族病史。
另一方面在家庭上,他与妻子感情破裂,处处活在疲惫之中。
其原因,是因为他和公司的女下属勾搭在一起,甚至在外面为女下属购置了公寓。
但很显然,因为与老板的这层暧昧关系,女下属的行事,也让霍霍感到头疼。
但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两点,而是事业上的诸多不顺。
在行业里,霍霍原本口碑很好,但因为最近迷上了赌球,输掉好多钱。钱不够用,就想办法。
比如,将假的劳力士,卖给原本信任自己的老顾客;
比如,借了连襟的钱,原本说周一还,却一拖再拖,气得连襟找来黑社会上门逃债,亲戚最后撕破脸。
看到老板这么不争气,公司的得力干将也选择跳槽,家人不待见,女儿冷眼相看,甚至去个当铺,也要被人看不起...
公司的生死存亡似乎就在一夕之间,生活与事业的这种困境氛围哪怕隔着屏幕,依旧蔓延到每个观众的心里。
但霍霍本人处于这种困境下,行事的风格依旧奇葩,超越常人的限制。
比如,好不容易在当铺搞来几万美刀,不用来周转,却立即将钱全部用来赌球,哪怕在黑社会的围追堵截下,依旧痴迷癫狂,不按常理出牌。
谁都能看到他的力量是薄弱的,谁也都能明白他的困境在哪里,但很显然,霍霍就是霍霍,一个不受道德约束,敢于同天,同地,同一切玩花样的犹太佬...
这部电影很深,是萨弗迪兄弟用十年时间打造的一部精品电影,题材涉及极广,触及种族、金融、体育、帮派等,并且还升华到宗教和命运轮回。
但正是这样一部如此玄妙的电影,在这场放映会的十几人当中,居然有好几个大佬觉得它烂!
让猴哥最反感的是,其中一个北京过来的,看似资深的导演(写八卦公众号出身
),在看到一半时,骂了一句“拍的什么狗逼玩意”,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这...看着他决绝离开时的背影,那一瞬间,我也是幕了!
首先不说这部电影的质量好坏,在做人方面,他的质量肯定不好。
一起看电影客人不说,单说东家请你来看免费电影,从于情于理的角度,不为电影,单单为了东家的颜面,也不至于中场离席啊!
虽然我和那个东家并不熟,也为那张脸被狠狠按在水泥地摩擦的疼痛而感到心疼。
一句话:热脸贴个冷屁股,好心喂狗了。
再反过来说这部电影,我一直坐在“大佬”后面,他歪着头与隔壁妹子秀专业(写八卦公众号的
)的调调,甚至已经盖过了电影的原声。
从埃塞俄比亚矿场结束,到霍霍出场后,我几乎就没怎么听清电影里讲的是啥了,幸好这部电影的画面其实不需要台词衬托,也能理解个差不多。
大佬最反感的是,霍霍不按常理出牌,觉得这不符合犹太人的从商精明。
首先不说他这个判断是对是错,单说这部电影的主题,人家萨弗迪兄弟也不是在拍一部《犹太人的智慧》。
电影的主题是焦虑,中年男人的焦虑!
霍霍在人到中年,遭遇生活与事业上的困境,是这部电影所表达最浅显的一层意义。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生命、出轨。
对身体罹患重病的怀疑,是霍霍人生转向滑铁卢的第一个关键因素。人在什么时候开始珍惜生命,把活着看的比较重,那就是中年时期,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状况,并且家里还有遗传病史,这个时候,任何人都会担忧,焦虑。
影片从霍霍在医院检查的镜头,便开始制造这种焦虑氛围,继而引出“出轨”这个第二重焦虑。
多数出轨的男人,在外面寻花问柳时,都是没有勇气抛弃家庭的,因为理性的人都知道,营造一个家庭是非常不容易的,家庭的温度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加热的。
外面的年轻女人,充其量只是为了寻求激情,如果为了激情而抛弃温情,人生势必要重头再来。
但凡世间事,两全其美的少之又少,霍霍的焦虑就在于,既想拥有激情,又要留住温情。
这种贪念,便造就了生活的混乱,于是越发的焦虑...
另外,维持一个家庭的运转,是需要金钱的衬托,像霍霍这种要维持两个“战场”的男人,便更需要金钱。
当正常稳定的事业不能满足这种金钱需求时,人就会容易走极端,所以霍霍开始沉迷于赌球,用走钢丝的心态,来维持自己的“体面”。
于是,便有了那些超越道德,四处哄骗,不讲做人原则的奇葩行为。
凡事必有因,霍霍行事不按常理出牌的原因就在于这里,因为人家就是做着不按常理出牌的事。
其次,大佬还觉得这部电影的画面,调色看的眼疼,认为不专业。
这明明是就是为了烘托影片这种焦虑的氛围好吧!
画面与剧情的无缝配合,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如果没有这些忽闪忽闪,一会黑一会白,一会彩色,一会蓝色的调色衬托,那这种焦虑的氛围感,是不会有这么浓烈的!
这也是为什么,看到十几分钟后,观众都感到压抑,被带入主角心境的一大原因!
换句话说:画面的粗糙,意识流,是成功的,因为它达到了烘托氛围的效果。
不仅仅是画面,影片中的那些杂乱音乐,场景,主次人物混乱,也都是为了烘托制造这种焦虑,因为影片就是要借着这份焦虑来说话。
换句话说,大佬接受不了这部电影,其实是接受不了这份焦虑,因为他内心承重力太弱,所以他才看不下去。
毕竟,这种浓浓的焦虑感,不是一般的人可以承受的,这样内心很强大。
浅显的焦虑说完后,再来说一下这部电影的普世价值,毕竟,只是为了贩卖焦虑而制作的电影,它不是一部好的作品。
人生在世,做人难免会出现差错,当你进入困境,整个人变得异常焦虑后,怎么跨出去,才是这部电影的另一重深意。
影片的题材虽然设定在一个中老年男人出轨的老套故事来展开,但其实映射的是人生的种种。
霍霍在进入困境之后,他的选择是挣扎着突围,虽然做尽了一切毁三观的事情,但却不让人反感。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此:因为他这是在奋斗,而奋斗的人,从不让人鄙夷!
人到中年,要面对的是无形的压力,尤其是中年男人,要背负家庭,子女,父母赡养,所有的东西要维持,焦虑感异常严重。
在面对困境中,有的人选择消沉,抛弃责任,有的人跳楼,选择逃避,这是这个时代不幸之人的浮世绘。
霍霍虽然走得是毁三观的路线,但他让人尊重的是始终保持激情,寻求突围的姿态。
影片的亮点在于,制造了那几个黑社会,几次殴打,甚至把他扒光锁近后备箱,在暴力面前,霍霍尤其显得弱小,没有反抗的能力!
但暴力的是黑社会吗(值得深思)?
影片用一种非常荒诞的手法拍摄。
荒诞的其实不是影片,也不是霍霍这个人,至于是什么,大家去猜!
在结尾的时候,霍霍的挣扎终于成功,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赌局反转,是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可惜大佬没有亲眼看到!
同样,霍霍在最后虽然赢得了精心制造的赌局,终于凭借自己的挣扎翻身,但正如红楼里形容王熙凤的那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
这个结局,一方面是告诫世人,不要走霍霍那种极端的路线,另一个深意更深...
【妖猴电影】系头条号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