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致力于培育高产水稻品质值得信赖,康熙真是务实接地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51
导读

本以为这些凑起来已经可以非常全面的认识康熙了,然而这期节目又解锁了康熙的一项新技能,他竟然还是位培育高产水稻方面的专家,堪称古代袁隆平。就这样经过反复的观察、试种,康熙培育出了耐寒性极强,可以在北方种植,还能…

起初是冲着佟丽娅和郑元畅去爱奇艺看了这周五的《上新了·故宫》第二季,看完之后不得不说一句收获颇丰。因为不仅有丫丫和小综的颜值让我舔屏,我还通过这期节目重新认识了康熙。

提到康熙,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削三藩、逐沙俄、亲征噶尔丹这样的丰功伟绩,亦或是他父亲顺治被传出家,儿子们九子夺嫡这些翻来覆去被影视化的历史故事。

《上新了·故宫》第一季还曾科普过康熙是位紫禁城超级学霸,天文、地理、历法、气象、音乐、工程、解剖样样精通。本以为这些凑起来已经可以非常全面的认识康熙了,然而这期节目又解锁了康熙的一项新技能,他竟然还是位培育高产水稻方面的专家,堪称古代袁隆平。

君王嘛,都要以民为本,而民又以食为天,所以康熙从小就留意观察和培育农作物,时刻提醒自己关心天下粮食和蔬菜。他在位期间全国各地都存在闹饥荒问题,为了解决民生疾苦,康熙在故宫西苑也就是今天的中南海,新建了一个实验基地,摸索推广培育水稻的经验。

这片实验基地本来种的都是新疆玉田稻种,每年九月才会成熟,但康熙却在其中发现了一株六月就成熟,并且比其他稻子长得更高更饱满的谷穗。这一发现让康熙喜出望外,他将这株早熟的稻谷颗粒保存下来,试验来年是否还是如此。就这样经过反复的观察、试种,康熙培育出了耐寒性极强,可以在北方种植,还能在南方一年两熟的高产水稻,并将其命名为“御稻谷”。

御稻谷推广之后,亩产量达940斤,可供一位成年人吃满四年,这是中国古代亩产量的最高纪录,也一举改写了长城以北不能种稻的历史。所以参与御稻谷培育全过程的康熙一直引以为豪,不仅写了很多描写自己培育高产水稻过程的诗词,还在自己的日记本里留下过这样一句话:朕每饭时,尝愿与天下群黎共此嘉谷也。

除了亲自下田培育御稻谷,康熙还会根据晴雨录推算各地天气和农作物的收成情况,时刻关注民生,对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灾难进行提前预防,最大程度为黎明百姓谋福祉,他当时用的晴雨录也成了现代非常珍贵的气象学资料。

只可惜,由于科技条件限制、天灾等原因,如今御稻米的培育方式已经失传,但不能否认,康熙成功培育出高产水稻这件事,在当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粮食问题,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之前自以为已经对康熙了解至深的我,看了这期节目后才发现,康熙身上还有许多我们不熟悉和待了解的地方。话不多说,我要去恶补节目的前几期内容查缺补漏了,这么让人涨知识又不失趣味性的综艺,以后每期我都要准时蹲守!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