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语音消息,试探一段关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71
导读

有读者问我:和人怎么来往才适当? 让彼此都觉得舒服,其实是和人交往最安全的状态。 我攒了很久的零花钱,想送一套他喜欢的小说。 然而朋友非常高兴地收下了,还向在场的人夸我最懂他。 其实不必…

作者: 末那大叔

来源: 末那大叔(monadashu77)

昨天,老同学来店里看我。

我得重感冒嗓子哑了,就很少开口。

多年没见,他说自己结了婚,有了可爱的儿子。

我一直静静地听,不时点点头。

离开的时候,他却说和我聊得特别愉快。

其实呢,我只是满足了他的倾诉欲。

年轻时我总想展露锋芒,以为能争取更多机会;

谁知越想成为焦点,越会第一时间激起人的敌意。

降低存在感,做一个倾听者,才能活得更加游刃有余。

或许你也收到过这样的消息:

开完会后,2个未接电话8条微信,全来自一人;

连着3条59秒的语音,不想听默默转化成文字。

过度表达自我的人,总会给我们一种不适感;

有太多情绪要宣泄的人,是看不见别人的心情的。

综艺里,袁弘 第一次见主持人姜思达,就像认识了他很久;

语气轻松地问候对方,还邀去自己家吃饭。

带去自己的公司,要反复确认对方会不会无聊。

原本拘谨的姜思达,顺利和他熟络了起来。

之后,姜思达将袁弘比作大地色:

不够明确的一种颜色,却能长出缤纷的花草。

言下之意,未必引人注目,却能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在。

大多数人总想着表现自己,却鲜有人乐于衬托别人。

让对方成为关系的主场,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

收敛起锋芒,不仅是谦和,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照顾。

既然能活得被人喜欢,又何必招人嫉妒呢?

在公司,我发现两种类型的员工最不受欢迎:

“杠精”和“老好人”。

前者总下意识就否定别人,后者则是习惯和稀泥。

两极化的声音不仅无用,还会干扰别人的情绪。

有读者问我:和人怎么来往才适当?

我的选择是:“不讨好不迁就,也不必伤人心。”

在综艺《演员请就位》里,赵薇就深谙折中之道。

她夸张哲瀚的台词全场最佳,问李成儒是否也这样想;

结果李成儒特干脆地说了个“不”字。

看到这儿,我都觉得有点尴尬。

结果赵薇不急着反驳,也不迎合对方;

只是朝他笑笑:“把你忘了,是吗?”

淡淡一句话,大家一笑而过,化解了尴尬。

让彼此都觉得舒服,其实是和人交往最安全的状态。

比起制造对立,我更想化敌为友,共同面对问题本身。

忠于内心,不牺牲自己,也不必使人难堪;

宜人悦己,是与人相处的最高境界。

很多人在职场奉行个人主义;

觉得考虑别人,既浪费时间,又耽误工作。

我却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正是高效工作的前提。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主人公是位裁员专家。

他的日常是解决人事纠纷,不断开除员工。

专门带来坏消息的工作,却让他收获了一致好评。

正是因为他深谙对方的情绪,提供了充分的理解。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职场少不了和同事上司的相处。

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人,就能避免一大半的无用功。

餐厅的店长,自有一套和客户的相处之道。

前几天,一桌客人更换了几次餐具,都会掉到地上。

我一看,对方和我爸差不多年纪,手颤得厉害。

客人有些急躁,店员正要去换餐具,被店长拦住了。

她上前先安抚客人,只问是不是盘子用起来不便。

随后将他的叉子和盘子,换成了勺子和碗,果然再没掉过餐具。

我很欣赏这种,先人后事的行事风格。

事围着人转,麻烦事多半是出在人的关系上。

上司总对你的工作不满,或许是对你本身有意见;

和同事合作不畅,抛下工作先拉近关系也是一种策略。

关照他人的情绪,是解决问题的一条捷径。

心理学家曾选出555个形容人的词,让大家投票;

结果人们最喜爱的词是:真诚。

我从不认为高情商,是能装出来的;

唯有骨子里有善意的人,才能真心为别人考量。

中学时候,朋友在家开生日派对。

我攒了很久的零花钱,想送一套他喜欢的小说。

到他家我却瞥见,书架上已然摆着这套书,还是豪华的精装本。

然而朋友非常高兴地收下了,还向在场的人夸我最懂他。

毕业后,我去他家,发现两套书一直摆在一起。

这份恰到好处的温柔,让我一直印象深刻。

其实不必每句话都想着让人开心,这会委屈了你自己。

不如以心交心,处处用心也不显姿态卑微。

与其推开众人独自向上攀;

予人春风,他人自会借你臂膀。

原文作者:末那大叔,励志畅销书作家,抖音时尚父子,《我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当当新书榜第一,私人微信:moshushu8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