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痛风就有1个肾不好!但这件伤肾的事还有人每天忽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79
导读

据统计,如果痛风反复发作而不进行规范的降尿酸治疗,一般 10 年之后就会出现肾损伤,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是尿毒症。 降尿酸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用药、按时就医,尿酸达标后,以 最小有效剂量的…

用药无小事 | 痛风

《2017 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 1.7 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 8000 万人,而且正以每年 9.7% 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 预计到 2020 年,痛风人数将达到 1 亿。

3 个痛风的人,就有一个肾不好

约三分之一的慢性痛风病人有肾脏损害,表现为三种形式:

  • 慢性痛风性肾病:表现为轻度肾区酸痛、早起仅排出蛋白尿或镜下会发现血尿,但一般是间歇性出现,所以容易被忽视;

  • 急性肾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乃至尿流堵塞,表现为少尿或无尿;

  • 尿路结石: 20%~25% 的原发性痛风患者,都会出现并发尿酸性尿路结石。

慢性痛风性肾病:表现为轻度肾区酸痛、早起仅排出蛋白尿或镜下会发现血尿,但一般是间歇性出现,所以容易被忽视;

急性肾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乃至尿流堵塞,表现为少尿或无尿;

事实上,对于痛风患者,「肾不好」真的不是危言耸听。痛风患者肾结石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 200 倍,为 35%~40%。

另外,17%~25% 的痛风患者死于肾衰竭。

吃药,是「伤肾」的罪魁祸首?

后台经常有人问:吃药是不是很伤肾啊?

答案是:不是。

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有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和降尿酸药(别嘌呤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丙磺舒)。

确实,它们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副作用,举例来看:

1.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长期、大剂量服用时会损害肾脏,导致「镇痛剂肾病」,但 前提是长期、大剂量服用;

2. 秋水仙碱:用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消化道反应,长期服用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肝肾损害,而 小剂量使用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3.丙磺舒适: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但 仅见于约 5% 的服用者。

总而言之,对于治疗痛风的药物,虽然有副作用,但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只要规范使用、加强监测,这些副作用完全是可控的,大可不必害怕吃药。

而真正伤肾的是……

不吃药,放任高尿酸不管,伤肾于无形

持续的高尿酸会累及肾脏,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盐结石的形成。

据统计,如果痛风反复发作而不进行规范的降尿酸治疗,一般 10 年之后就会出现肾损伤,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是尿毒症。

简单来说就是,得不到有效治疗的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才是「伤肾」的根源。

而早期积极降尿酸可以延缓甚至阻止脏器损伤。

事实证明,规律用药、维持治疗并且尿酸持续达标(<300~360 μmol/L)的痛风患者,痛风发作的几率大大减少。在面对同样的诱发因素时,痛风急性发作的几率也非常低。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 在第一次痛风发作前,尿酸盐结晶在体内平均已沉积 5~7 年,因此尿酸盐结晶的消融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

降尿酸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用药、按时就医,尿酸达标后,以 最小有效剂量的药物维持治疗。这才是「护肾」的最好办法。

痛风护肾小技巧

1. 适当运动、调整饮食:不喝酒和含有果糖的饮料,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海产品以及火锅、鱼汤、肉汤等。

2. 多喝水:每天不少于 2000 毫升,有助于尿酸的排泄。

3. 坚持科学用药:按时就医、定期监测。

合作专家 王士博

上海市长海医院老年病科医师

科学审核廖日房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主任药师

参考文献

[1]《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 29(11).

[3] 曾小峰, 陈耀龙.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J]. 浙江医学, 2017(21).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7.

策划 Karen 责编 BruceLi

图片来源 站酷海洛创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