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古装电视剧非常受欢迎,在我国古代电视剧中,经常出现战争的宏大场面,尤其是古代战争前的“誓师大会”,通常会让此次作战的总指挥或者当朝的掌权人进行讲话动员。这样的场面,最著名的要数孙俪饰演的甄嬛,秦朝用兵之前,孙俪的一番动员听得电视机前的我们都热血沸腾,她面对的几十万士兵更是欢欣鼓舞,士气高涨。
看到这样的场面之后,除了陈奋人心之外,我们不禁要提出疑问,古代的一位女子,在没有扩声器的年代,她慷慨激昂的陈词是如何传达到每个战士的耳朵里呢?
点将台
其实古代人并不会“内力”,他们的喊话自然也不会比今天的人传播更远,有效的传播距离能达到200已经属于高水平,至于甄嬛这样的女人,她的声音自然也无法满足使所有将士都能听到。
古代战前点将的时候,有点将台。总指挥会通过点将台进行分配各位将军的任务,至于士兵获得信息的渠道,则是通过各位将领进行传达。
电视剧中面对几十万将士进行动员演讲的场面,在古代基本上不会发生,因为条件并不允许,他们所采取的动员方式,正是通过点将台开始,由一级指挥对将领进行动员,再由将领对自己的副将逐级进行动员,以此来增加士气,传达信息。
协助喊话
除此之外,一些稍微大型的古代动员,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在总指挥需要对超出将领范围以外的人进行动员时,由于人数众多,距离远一些的人可能就无法听清楚,这个时候,总指挥会选择出一些身体强壮的士兵,在他的演讲台上站成一排,形成一个以人为基础的扩音器。
总指挥喊完一句话,这些人都重复一次总指挥的喊话,一字不能错,同时要保证语气,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声音传播范围,使在场的每个人都可以听清总指挥的指示。这样的喊话的人一般有几十人,无法完成几十万人的传达任务。如果非要完成电视剧规模的讲话,恐怕要专门训练几个方队的人,按照这样的方式共同喊话,声音才能传播到几十万人耳中,即便如此,能听到声音,但是也未必能听清说得是什么。
旗语
在古代战争中,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沟通方式,那就是旗语。这种方式在古装电视剧中也可以经常看到。
无论是主帅身边的帅旗,还是各个将军的将旗,都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战争信息比较落后,在战场分清敌我的方式,除了盔甲的制式,主要就是依靠各个部队的旗帜来分辨了。
旗帜除了表达身份之外,还形成了一种能够传达信息的旗语,这样的方式一直沿用到了今天,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传达方式,旗语的存在使军队直接的作战更加默契,沟通之中也少了一些预言障碍,减少了因为各地方言不同而造成的麻烦。
旗语应用广泛,可以依靠视力来接受信息,相对于声音来说,视力可以传播的距离要远得多,如此一来,在大范围动员的时候,指挥官就可以采取利用旗语的方式进行传达信息。
提前宣传
其实,在古代战士出征之前,关于将士的杀敌奖励和物质奖励方式就已经制定完毕了,战争动员只是一种补充,离开了这些实际奖励是行不通的。
在出战之前,各个军营的长官会给自己的部下讲解奖励方式,例如,第一位冲上城墙的人奖励是什么;砍下一位敌人的头颅奖励是什么;砍下敌人将领首级的人奖励什么等等。这些奖惩制度都是以明文规定张贴到军营各处,出征前保证每一位战士都知晓的内容。
古代的士兵大多都是临时征调,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国家的任务,一方面是混口饭吃。其中又有许多有志青年,希望通过赚取军功来改变人生轨迹。所以,出征前给多少银子和军功相应的奖励是提前告知和发放完毕的。
战前动员是最后的鼓舞,大概方向和内容各位士兵心里也都已经清楚了,有些人一脸苦瓜相,他们只想活着;有些人跃跃欲试,他们认为这是他们改变人生的最好机会。
总之,在古代的动员方式与今天有很大区别,但是需要传达的一些信息,古代人也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传达,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是,类似电视剧中,一人面对几十万人的动员演讲基本不会出现,毕竟条件不允许,不过,古人的一些智慧,真的是非常让人钦佩。
▲文/野史日记 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了解历史!
▲图来自网络,如有不妥随时联系我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