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又没带宝宝外出,怎么会感染肠道病毒?当大人身上带有病菌,没洗手就跟孩子有亲密接触,就可能招引疾病上身。为了宝宝及自己的健康,回家第一件事记得先洗手!
不洗手可能沾染哪些疾病上身?
1. 肠道病毒、流感:肠道病毒流行季节多在每年4~9月,流感高峰期在每年12月到隔年3月,这两种疾病传染力很强,且症状可小可大。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接种流感疫苗,但像肠道病毒没有特效药可预防,最好还是保持勤洗手习惯,降低感染机会。
2. 腹泻:感染性腹泻多半都是经手感染,例如轮状病毒、诺罗病毒等,刚开始会呕吐,发展成频繁的水便,有时伴随腹痛(包括大肠、小肠都会疼痛)、腹泻或发烧!
3. 肠道寄生虫:大多数的肠道寄生虫都是经由口部进入人体,像是蛔虫、鞭虫、肝吸虫或痢疾阿米巴原虫等。所以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虫卵经口食入而遭感染。
4. 眼部感染:如果小朋友不常洗手又喜欢用手揉眼睛,就容易感染细菌,导致砂眼、急性结膜炎、针眼等眼部疾病找上门,让眼球出现充血、痒、肿、刺痛等不适感觉。
洗手5个好时机,不是脏了才洗手!
大家要养成用肥皂洗手的好习惯,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这是最简单、有效可预防腹泻、呼吸道传染病等疾病的方法。日常生活中在以下的5个时机,应该要勤洗手:
1. 吃东西前:正所谓病从口入,不论是否使用餐具,吃东西前都应洗手。
2. 抱小孩前: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展成熟,容易因感染病菌而生病,提醒身旁的亲朋好友想要触碰、逗弄、照顾婴儿前,或是家人下班回家后,应先洗手。
3. 上厕所后:上厕所过程中,有可能会接触到粪便、尿液或马桶盖、小便池等,这些都可能隐藏致病细菌,建议上完厕所要洗手。
4. 看病前后:进入医院前应先洗手,避免将病菌带入医院,保护医院内其他抵抗力弱的病患;看病结束离开医院前,也应该要洗手,别把病菌带回家中。
5. 擤鼻涕后:通常口鼻分泌物都会带有病原体,一定要洗手避免病菌传播。
正确洗手5步骤,减少手部细菌保健康
1. 湿:以干净的水淋湿双手。
2. 搓:用肥皂或洗手乳涂抹于手,搓洗双手之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甲及手腕最少要洗20秒。
3. 冲:用清水将手彻底冲洗干净。
4. 捧:用双手捧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5. 擦:取用纸巾擦干双手,并以纸巾包住水龙头旋紧,避免再度感染。如果没有纸巾,但有烘干机,请将双手烘干,因为细菌和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下,较难生存。
【温馨提醒】洗手一定要使用肥皂,效果比单独用水洗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