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元旦专辑_心血管病患者适合“候鸟”式生活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54
导读

希望大家把身体调理得棒棒的,在新的一年里续写辉煌!这是因为人体温度调节系统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相对有限,突然而至的温度变化可使胆固醇、心率和血小板黏度增加,也容易导致血管的过度收缩或舒张,引起血压、血糖出现更大…

01

01-2020

人生路漫漫,何曾有坦途,四季更迭,花开花谢。有时候需要坚持,有时候需要改变,关键是“灵活掌握”。

The moment

送别2019,迎接2020。新的征程,新的祝福。希望大家把身体调理得棒棒的,在新的一年里续写辉煌!

元旦到了,有些朋友考虑要“南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些居住在北方的朋友就像“候鸟”一样,每当到了天气寒冷的冬季,就会“南下”广州和海南等地居住。南方这个时候气候还是那么暖和湿润, 听起来挺惬意的,但却未必适合于所有人。

我的一个高血压患者,天气转冷后血压也升高了,多次来医院找我检查问诊。我就给他加了半片氨氯地平和一片厄贝沙坦,血压较好地控制在了120/80mmHg。前段时间她去了南方儿子家,血压也由高转低。由于降压的幅度有点大,我嘱咐她逐渐减量(最后络活喜减到1/8片)。结果近两日血压下降到了100/60mmHg,并时常感到头晕无力,我就建议她彻底停药了,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

还有一位来自东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于最近去了海南。本来想天气暖和去吹吹海风,岂料稍微一活动就房颤且很频繁。最近持续快速房颤,当地医院用了各种药均未见缓解,遂紧急电话咨询我。我给他调整了药物以减慢心率,待病情稳定后回京并在我院行了射频消融术。目前一切感觉良好,他在前天又返回到了海南。

温差变化大 心血管病患者需提前适应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冬天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大,冷空气刺激会使血管骤然收缩,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受阻。此外,冬季干燥、水分摄入相对不足,常常因为血液黏度过高引起血流不畅,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既然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身体对环境比较挑剔,“南下”理应更好才对?

好是好,但是要看时机。尽管北方温度低,但是身体对这种“低温”还是比较习惯的。此时突然搬去南方,身体恐怕很难迅速适应。

实际上,温度波动比气温本身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更大。这是因为人体温度调节系统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相对有限,突然而至的温度变化可使胆固醇、心率和血小板黏度增加,也容易导致血管的过度收缩或舒张,引起血压、血糖出现更大的波动,从而升高心脑血管病爆发的风险,甚至出现心梗、脑梗等更为严重的意外。

对此,我给王先生提了几点建议:

1.不要等到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才到南方去,秋末初冬就要考虑动身了,这样也能给自己的身体留出充分的适应时间。

2.南下之前不妨到医院 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检查,看看各项指标是否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例如脑动脉、心脏冠状动脉CT等,弥补普通体检的盲区,做到防患于未然。必要时也可以提前吃药调理。

3.即使天气非常寒冷,也无需把屋内的温度设置太高。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进进出出反而更容易感冒。

4.从温度非常低的环境来到温度较高的环境,应该 先休息几天适应一下,然后再开始正常的生活活动。若发现有头晕、头痛、呕吐、血压骤然升高、胸口疼痛及心跳过快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5.根据既往的基础疾病大家应随身携带一些备用药,比如心跳快了,可以含半片或一片 阿替洛尔;血压高了可以用点小剂量的 开搏通;心绞痛了,可以含 硝酸甘油或 速效救心丸等。当然,最好是在自己的主治医生指导下应用,那样疗效和安全性会更有保证。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一生很短,短得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

曾以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2000年很遥远,突然发现,已经过去二十年了!

曾以为建成全面小康的2020年很遥远,突然发现,今天已经近在咫尺了!

往事并不如烟,来日也非方长。

感恩一路相伴,愿我们谨遵教导:以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珍惜当下,保重身体。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梦里花开,心想事成。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