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 佘玩儿
撰文| 几何
对于父母的决定,有一种情况,孩子即使再怎么挣扎,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那就是父母离婚。
离婚不可怕,如果处理不好,对孩子的伤害才是最可怕。
小玩的女儿在她与前夫闹离婚时,安全感崩溃了,整晚不敢睡觉, 一晚接一晚,持续了半年。
这个心里带着伤痕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
以下是小玩的口述 ↓
女儿出生之后,因为 养育孩子的习惯理念不同,也因为我不想生二胎,跟前夫一家的矛盾渐渐产生矛盾。
而前夫,并不善于充当婆媳关系的润滑剂,更多时候,他觉得只是一家人关起门来的小摩擦,我们是晚辈,长辈的意见就应该要听,吵过架,睡醒一觉就好了。
一次次冲突爆发,一次次把感情冲淡。
最后一次剧烈争吵时,我狠心扔下惊恐大哭的女儿,夺门而出。
从那天起,我和前夫正式分居了。
只是当时我不知道,原来我的狠心,是以毁掉女儿的安全感为代价。
▼
那一晚,我完全没有给女儿任何过度,也没有任何解释。 她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妈妈和爸爸大吵一架之后,收拾东西,打开家门,头也不回地走了。
并且再也没有回来过!
那时她还不到两岁,这么一个 小小的人儿从小到大都是我带着的,突然间,妈妈不在身边了。
于是,她的安全感完全崩溃。
分居一个星期后,我安顿下来去接女儿。她变得极度粘我,我一刻都不能离开她的视线,连上洗手间都得带着她。只要我不在她的视野范围内,她就会爆哭,是那种情绪崩溃的哭。
到了晚上,她会陷入一种更加折磨人的状态,不敢睡觉,实在熬不住睡着了,睡不到半个小时十五分钟,就会惊坐起来哭。好不容易又哄睡了,隔一会她又会惊醒哭。
就这样,我俩一整晚都在无休止地循环着抱着摇着哄睡→睡着后惊醒哭→又哄睡→又哭这种互相折磨的状态。
周末过完后,我把女儿送回婆婆那里,女儿再次撕心裂肺地哭,扒着门不让我离开。
孩子每哭一次,我都要犹豫一遍:女儿这么痛苦,我到底还要不要离婚?
但我更怕自己变成一个怨妇。
我看到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妈妈,想离不敢离,为了孩子隐忍到最后,把所有情绪和期待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从孩子身上索取。
我害怕自己变成这样的妈妈。
我开始去想,如果我一定要离婚的话,怎样做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我甚至做好了心理准备,给女儿存钱以后看心理医生。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爱有方“高能讲师”的套餐,立马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 既然我已经打算以后安排女儿看心理医生,为什么现在不自己先去学家长课,把对女儿的伤害降到最低?
就这样,我开始了系统的学习。
▼
我一边学,一边把课堂上的方法用在女儿身上。
每个周六日,每逢节假日,我就去把女儿接到身边。有半年左右,女儿晚上一直都是睡了哭,哭了睡。
还没学正面管教之前,无数个夜晚,女儿崩溃大哭,我也跟着崩溃,两母女一起抱着哭,想想就很绝望。
后来我学到了“共情”和“修复关系4R”这些工具,之后每次女儿崩溃,我都会抱着她,轻轻拍着她的背,对她说:“妈妈感受到你很难过,很害怕,妈妈抱着你哭一会,你看看会不会感觉好一点?”
白天,我会完全放下手机陪伴她给她“特殊时光”,除非是拍照才会拿起来,其余时间,我的眼睛都在她身上全神贯注地盯着。
我会陪女儿去公园、游乐场玩各种玩乐设施,陪她画画陪她疯,反正只要能跟她建立修复连接的事情,我都会认真去做,不时紧紧地拥抱她亲吻她。
↑小玩陪着女儿各种疯狂,比妈妈这身份,她更像是好朋友↓
每次接女儿回家,我会先跟她做一个惯例表,告诉她前几天我们会一起做些什么,最后一天的什么时候,妈妈就要把你送回去奶奶那里。
每次送她回去,我都会明确跟她说:“X天之后,妈妈又会来接你。”
我会教女儿:“如果你想妈妈了,怎么办呀?”
女儿:可以打电话或视频妈妈!
我:如果妈妈没有接呢?
女儿:妈妈没有接,说明一定是在上课,那我就先等等吧,下课后你一定会打给我的!
慢慢的,我发现女儿晚上哭的时间越来越短,从崩溃到大哭到小声的啜泣,中间经历了大概两年时间吧,到现在她已经不哭了,虽然偶尔还会惊醒,但我拍拍她的背,她翻个身就继续睡觉。
每次把她送回奶奶家,到了门口,她虽然依然会很难受,但会爽快地跟我说拜拜,说妈妈下次你一定要几点来接我。
我也会一再跟她保证,还帮助她把日期的概念具体化,比如让她每天睡醒之后就在日历上画一个圈,当画满了多少个圈之后,妈妈就又来接你了。
现在女儿的安全感已经完全没问题了,只要我跟说她“妈妈就在这里等你”,她就能放心地自己去附近玩,玩完之后再回来找我。
关于离婚,关于与前夫的关系,我很肯定的是:
尽管我们的婚姻无法继续走下去,但我们还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一旦我们撕破脸皮,就等于说孩子必须在父母双方当中选一个,那对孩子来讲,无论她选择谁,都是背叛了另一方。这是一种致命伤害。
所以,我是这样子对女儿说的:爸爸妈妈只是不住在一起,我们相处的方式跟之前不一样了,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爱你,你有两个家。
很感恩,前夫一家都是善良的,而且爱着孩子。自从做好离婚协议之后,我们彼此之间都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绝不在孩子面前中伤对方,包括婆婆也是这样做的。
孩子有时候太想我了,会哭闹,但婆婆永远站在我这一边,安慰孩子说:“妈妈要上班,到了什么时间,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哦。如果你实在难受,我们就跟她视个频。”
无论是婆婆还是前夫,孩子有时候碰到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央求他们给我发视频,他们都很耐心地一一照做了。
现在感觉这种多边关系,虽然我们已经不在婚姻关系里,但至少我们作为孩子的亲人,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合作模范。
很庆幸我当初选择了先充实自己,而不是存钱让女儿以后去看心理医生。如果在婚姻里我迷失了自己,不能找到自己,不能好好地去爱自己,我很难再去做一个好妈妈。
婚可以离,但爱不能丢。
父母离婚了,对于孩子而言,尽管家的形式不在了,但只要父母的关爱还在,父母的本质就还在。
家,不是战场,也不是冷场,是港湾和暖床。
不管婚姻最后的结局变成了什么样子,请记得婚姻最初的样子,将这个样子展现给你的孩子,让他/她相信——原来,我的出生是因为爱。
佘玩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家长候选导师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学校候选导师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双认证鼓励咨询师
○国际儿童社会情感培训师
○6年初中、3年小学教育教学经验
○6擅长主题:儿童情商培养+亲子游戏+营地教育+家校沟通
- The End -
几何
作者介绍
把别人的故事,揉碎了讲给你听。深度解析育儿与情感困局,习惯性拆穿人性黑洞,辗碎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