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转发)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和妈妈共同的呵护和疼爱,中国家庭模式里大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慈母严父”,不少父亲要么大男子主义,要么羞于表达,导致很多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冷淡,那么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父爱会有什么结果?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父爱有多缺失?父爱到底多重要?大数据告诉你
上海某研究院对某学院175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每周与父亲面对面交流不足一小时的学生比例高达42%,在想要倾诉心里话的对象选项中,仅有6%的学生选择父亲。
上海某研究院对某学院175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每周与父亲面对面交流不足一小时的学生比例高达42%,在想要倾诉心里话的对象选项中,仅有6%的学生选择父亲。
该研究院二次对400个中小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 夫妻共同承担孩子教育的家庭不足四成,父亲“缺位”平均近一半。
对于孩子日常学习、接送上下学、开家长会、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给孩子买生活用品、陪孩子游戏等14项考察家庭教育分工情况中的调查中,以妈妈为主有43.2%,爸爸为主的仅有10.8%。
多数家庭的家庭分工都是父亲赚钱养家,母亲照顾孩子饮食起居以及教育,近半家庭存在父亲教育缺位的情况。
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曾做过一个“儿童心声”的课题,调查表明:孩子们在被问及“最想把心里话说给谁听”时,选择父亲的只有约7%,而选择母亲的比例高达63%。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缺父爱的孩子比充分享受父爱的孩子,其中学辍学率及成年后犯罪率均高出2倍,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几率则高出3倍。
世界卫生组织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
不少父亲认为挣钱养家是自己最大的功劳,可是这份“功劳”在孩子眼里却远远比不上父亲对自己的关注,中国父亲的社会性和商业性较浓,家庭责任感和教育陪伴感却很淡,孩子缺少父爱会有哪些表现?
孩子严重缺失父爱,通常有这3种表现
1、拥有不良倾向
比如早恋、逃学、偷盗,甚至酗酒等等,缺少父爱的孩子多半感情冷漠、不喜欢交际、急躁冲动,情绪反复无常,据调查不少网瘾少年都是因为家庭教育欠妥、家长陪伴不够,其中93%的网瘾少年缺少父爱。
2、男孩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产生恋父情结
由于父爱的缺席,孩子将所有的情感、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母亲身上,久而久之,过度依赖母亲,男孩子很容易产生恋母情结,在母亲情感细腻的呵护和影响下,男孩子极易缺乏主见,做事缺乏条理性,成为妈宝男的概率很高。
女孩因为缺少父爱,希望能找到一个像父亲那样高大的男性保护自己,进入青春期后,很容易“爱”上一些年长的男性,而这两种都会影响到未来的感情生活,尤其是对女孩而言,可能会遭遇一些挫折。
3、自卑敏感
缺少父爱的孩子自卑心理会相对严重,女孩往往会不自信,男孩则缺少阳刚之气,因为孩子能学到父亲身上勇敢、坚毅等优点,父亲更能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如何才能让孩子被温暖的父爱包围?
1、以理服人代替以暴制人
父亲可以树立威严,但是不能以呵斥、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尤其要注意她们的情绪变化,“棍棒底下出孝子”早已不适用于现在的孩子,激励和表扬更能树立其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利用碎片化时间陪孩子
不少父亲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不闻不问,那么如何维系亲子关系呢?利用双休日时间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培养孩子挑战困难、增强勇气的信心。
3、对老婆体贴入微
研究发现,父母越相爱,孩子的幸福感越强,夫妻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情感是否健康、成熟,如果一个男人对老婆没有足够的爱和尊重,那么他在孩子眼里是很难合格的,孩子也很亲近父亲。
4、直接地表达爱
传统意义上的父爱总是沉默不语,不轻易表现出来,这是很不对的,通常只要孩子长大了才能理解这种沉默的父爱,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浮于表面的、简单直接的爱,对孩子说一句:“你很棒”、“爸爸爱你”都比在背后默默付出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父爱。(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