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旅行,对火车站情有独钟。每到一个火车站,总会拍摄许多照片和视频。在我看来,火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连接着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如果我们读懂了火车站,就读懂了这座城市。
12月27日下午,我在离开长春之前,特意到长春火车站周边溜达了一圈。由于天气实在太冷(零下18摄氏度),照相机和手机都相继“罢工”,我只好在拍摄了几张照片后,匆匆离开。
长春火车站有着辉煌的历史。你知道吗,它曾经是长春城市建设的起点。
众所周知,长春是一个二线城市,可是,长春的城市建成区并不小,到2018年末,已经有519.04平方公里。长春的城市建成区面积,甚至超过了不少新一线城市,如昆明(435.81平方公里)、宁波(345.49平方公里)、苏州(461.65平方公里)等。
长春有长达114年的城市建设历史。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与俄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通过这份和约,日本从俄国手中夺取了东清铁路(中东铁路)旅顺至宽城子(长春的旧称)段的路权,改名为“南满铁路”。俄国从中国获得“保护铁路必须之地”的权利,随之转移给日本。于是,日本以每坪(3.3平方米)10钱(0.1日元)的价格,在长春的头道沟地区购买了约153万坪土地。
随后,日本在这一块土地上,进行城市建设。具体做法是,修建了长春火车站,并以长春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为中心,修建了放射性道路网络。围绕着这些放射性道路网络,日本人修建了旅馆、邮局、警察局等公共事务建筑,并配套修建电力、照明、给排水、电话、煤气、医院、学校、公园等城市设施。这些公共事务建筑和城市设施,奠定了长春城市建设的基础。
因此,长春火车站被视为长春城市建设的起点。
我们继续说长春火车站。虽然早在1907年11月3日,长春站就开始货运业务;同年12月1日开始客运业务。但很快长春火车站就不能适应需求,必须扩大建设规模。因此,长春火车站的建设与长春城市建设同步进行。
我们知道,东北地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这给长春火车站的建设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经过了20多年的建设,到1935年11月1日,以长春至白城子铁路正式通车为标志,长春火车站才全部投入运营。
最初,长春火车站的等级为一等站。1980年,长春火车站由一等站升为特等站。上世纪90年代,由于客流量日益增大,长春火车站的站房又不适应需求了。1992年5月26日,长春站第一代站房被以爆破的方式拆除,随后修建了第二代站房。
进入21世纪以后,长春火车站多次经过改造、扩建、升级,到2013年南北站房全面贯通后,可以容纳1.5万人同时候车。
如今,长春火车站由沈阳铁路局(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分为南北站房,南北站房之间的候车大厅贯通,形成了一个宽敞明亮、开阔通畅的敞开式候车大厅。候车大厅总建筑面积达到了34289平方米。长春火车站共有16个站台,日均接发列车约300余列。2018年,长春火车站全年发送旅客3249万人次,是长春常住人口的4倍。
难能可贵的是,长春火车站建设了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可以实现火车、轻轨、地铁的立体换乘,而且旅客不用出站,就能通过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里四通八达的通道,轻松抵达火车站附近的每一条街道。
我在长春火车站乘车时发现,车站里的商业气息不是很浓,没有其他火车站随处可见那种兜售地方特色产品的商铺。甚至连候车大厅二楼的店铺,都有许多处于闲置状态。这或许与长春人不愿意经商的习俗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