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夏晴风
「杨雨辰,我从哪边走的?」
「那边!」
「走回去,重走!」
这是最新播出的《一起出发吧》中,杨烁教育孩子的一幕。
视频中,他对孩子说话非常严苛,要求孩子重走回来后,又很凶地对孩子说:「快点、衣服拉回去,包背好。」
孩子按照他的命令依次做好,向前走去。可是不一会,在儿子后面的爸爸,却发现儿子在走内八字,于是又很严厉地对儿子说:「走路不会走吗?脚尖冲前,脚尖冲前!」
被爸爸严厉地凶完,孩子在练习脚尖向前的时候,越来越不会走路了。
看到孩子走得不好,他又对孩子吼:「走回去,再重新走回来」。
而孩子往回走的时候,孩子走一步,爸爸就教训一句,当孩子到了之后,他严厉地问:「会走了吗?」儿子用胆怯的眼神看着爸爸,点头。
这一路,他如军训一般地训练孩子,而孩子一路都很胆怯地看着爸爸,小心翼翼地按照爸爸的要求去做。
本身孩子爬了很远的山路,已经很累了,背不动包,走不动路都很正常,更何况孩子的内八字,并不是凶几句就能改变过来的。
很多网友看到这一幕,纷纷表示:「这哪里是教育,就是凶孩子,且是毫无理由的凶孩子。」
是啊!若是孩子做错了,「凶」有情可原,可孩子并未做错,就如此凶孩子,难怪孩子在看爸爸的时候,总是谨小慎微。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对孩子严格一点也很正常,可严格并不是毫无理由地凶孩子。
毫无理由凶孩子的背后,
只因「他是我的孩子」
知乎上曾有这样的一个问答:为什么有些父母会毫无理由地凶孩子?
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这样说的:有些父母,他们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生命是他们给的,所以他们无论怎么对孩子都是可以的。
在他们看来,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对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无论是凶孩子、打孩子还是控制孩子。
「这是我们的孩子」,对父母而言是一种所属感,可有时对孩子来讲,是一种恐怖的存在。
因为他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所以无论父母的方式多么不当,他们不敢反抗,更不敢说「不」。
前几天,陕西一名7岁男孩,被妈妈暴打的新闻震惊众人。
父母离异了,他和妈妈一起生活,妈妈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于是和妈妈生活的这两年来,只要妈妈心情不好,便会打他。而他的身上也留下了许多的伤痕,旧伤未好又有了新伤,更严重的是,母亲用菜刀割自己儿子的胸口,被割后,男孩被送到医院缝了30多针。
被母亲如此残忍对待真的令人心痛,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凭什么不能凶他,打他?这也是很多父母,总是无缘无故凶孩子的原因。
虽然孩子经由父母带到这个世间,可一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就是自己,而非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毫无理由凶,随意发泄脾气的工具。
毫无理由地凶孩子,
只会将孩子推远
很多父母总会借着教育孩子的名义,毫无理由地凶孩子,但其实这样的方式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曾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的分享。他说小的时候,自己非常害怕爸爸,因为爸爸总是凶自己,一开始总以为自己做得不好,慢慢长大后发现并非自己做得不好,而是父亲只是通过「凶」来显示自己做父亲的权威。
有次,他做完作业后,妈妈允许他看半小时电视。当他刚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爸爸下班回来了,看到坐在电视前的他,很凶地说:「谁让你看电视的?」
说完父亲走到他身边,居高临下地指着他说:「关掉!别让我说第二遍。」
也是因为爸爸总是这样毫无理由地凶自己,所以小时候他非常害怕爸爸,只要爸爸在的地方,自己都会选择逃避不去。
如今成年了,他依然无法释怀爸爸曾经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虽然如今和父母在一个城市,可是却不愿意去见他,甚至就算是见也不知道说什么,除了常规地问吃了吗?之后什么话也没有。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凶」,孩子就会怕我们,我们就能教育好孩子,可殊不知,毫无理由地凶孩子,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心理学中有一种说法叫:身体从未忘记。也就是说小时候,所有让我们愉快的、痛苦的事,我们的身体都会记住事件带来的感受,从而在之后的生活中出现排斥的状态。
其实很多孩子成年后不愿意和父母亲近,排斥父母,就是因为身体从未忘记曾经的痛,内心深处记着曾经受到的伤害。
所以,对父母来说,毫无理由地凶孩子,不仅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会让孩子排斥我们,和我们渐行渐远。
真正的教育,是有原因的严格
戚薇的女儿,就是一个被爸爸严格教育的孩子。
曾经李承铉带着女儿去旅行,被记者看到,记者问他的女儿:「爸爸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开始女儿不敢说,可是思考了一下,女儿大胆地说了起来:「我的爸爸非常凶,只要我做错事,他就会经常让我罚站。」并强调说:「虽然爸爸很凶,可是爸爸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就凶自己,将自己罚站,而是只有自己做错了事,爸爸才会这样惩罚自己。」
虽然爸爸惩罚了自己,可她却依然爱着爸爸,她明白爸爸惩罚自己,是因为自己做错了,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旦孩子做错了,我们严格批评和教育孩子,孩子都能理解和接受,可若是毫无理由地凶孩子,孩子只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甚至害怕父母。
对孩子来说,严格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毫无理由地凶自己。小时候孩子没办法,需要依赖父母而成长,可若孩子一旦长大,就想离父母远远的。
沙法丽·萨巴瑞博士,曾写过一首诗叫《我的孩子》。
我的孩子不是一个想法、期望或幻想,也不是我的倒影或遗产;
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傀儡或计划,也不是我的奋斗和欲望;
我的孩子在这里摸索、踉跄、尝试、哭泣、学习、闯祸、失败、再次尝试……
我的孩子聆听着成年人听不清楚的鼓点节奏,跳一曲自由的舞蹈;
我的任务是站在一旁,相信无限的可能,治愈我自己的伤口,装满我自己的水桶,让我的孩子飞翔。
孩子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不同,更要善待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要无缘无故地凶孩子了,给孩子时间让他们慢慢摸索,慢慢成长,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跳一支属于自己的舞蹈。
作者:夏晴风,多平台签约作者,一个宠娃狂魔的妈妈,深入研究儿童心理,致力与孩子一起成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