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IT » 正文

8年前为苹果手机卖肾的少年,现在25岁了,他过得怎么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49
导读

三类父母,导致了孩子的虚荣心? 虚荣心是不好,但是人人都会有,孩子也不例外。 其次,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永远不要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父母应该正确引导…

孩子小时候,往往有很强的表现欲,常常表现为向自己的小伙伴炫耀自己的玩具、衣服,来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

有句话说,人类社交的本质就是炫耀,小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后,就开始自己社交首秀,也会有炫耀的需求。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攀比的心理是很正常的,但家长要住孩子那些不切实际的攀比,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8年前,那个叫王刚的少年。当年的他只有17岁,为了一个苹果手机,不惜卖掉了自己一个肾脏。

是什么让一个17岁少年做出这样的决定呢?我想虚荣心就是藏在孩子心里的恶魔。王刚的家庭并不富裕,依靠父母买一部高达五六千元的苹果手机是不可能。

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王刚看到了黑中介肾脏的报价,他心动了。最终他在虚荣心的支撑下走向了手术台,拿到用命换来的2万元,也拿到了心仪的手机。

8年过去了,当年17岁的花季少年,失去一生的健康,没有工作能力,只能依靠父母度过余生。

三类父母,导致了孩子的虚荣心?

1、孩子只是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

有些家长希望通过孩子的“与众不同”,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品位。

有些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咱们家有的是钱”的观念,孩子也开始模仿和学习。

有些家长爱哭穷,常常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增加了孩子的匮乏感,孩子内心对物质的渴望,增加了孩子的虚荣心。

2、物质过剩,精神匮乏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溺爱过度。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吃穿住行上,不断暗示和强调什么东西名贵、什么东西好吃、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只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追求。

3、父母的自卑

很多父母小时候受过苦,对孩子有一种恶补心理。这些父母往往超越实际能力的满足孩子的需求,用现在的行为满足过去的心理需求。

孩子虚荣心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

1、判断

虚荣心是不好,但是人人都会有,孩子也不例外。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判断,判断孩子的虚荣心是否在年龄可接受的范围。任何超越年龄的虚荣,父母都要进行教育。

2、接纳

虚荣源于攀比,是孩子好强的外在表现。孩子有一颗希望获得认同、赞美的心,出发点是对的。当发现孩子有类似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批评,体罚。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三件事,

首先想得第一没有错,如果自己努力了,拿不到也没有关系。

其次,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永远不要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最后,父母要不断鼓励孩子,保持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3、发现

发现的过程,也是转移的过程。父母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让孩子知道这种优势不需要和别人攀比。鼓励孩子活出自我,这一点很重。

4、重建

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物质和精神的。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任何通过劳动获得财富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超越自身能力的追求就是虚荣。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