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表妹家里玩时,表妹正在训斥家里的老大,因为老大和老二一起抢一个玩具,老二被老大拿着一本厚厚的书直接打在脑袋上,老二当时就哭得不可开交,表妹忍不住发飙打了老大几下屁股,老大也特委屈,说那个玩具,当时爸爸说买给他的,弟弟不玩他的玩具,却要抢自己的!
当时的场景是乱成了一锅粥一样,老二哭,老大喊,表妹气得心口疼。
其实,在面对孩子们争吵时,父母不要做裁判,只做吹哨人
孩子多的时候争吵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父母不断的去介入,说你是哥哥应该让着妹妹之类的话,就属于在干预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其实不必过度的去干预孩子之间的争吵与吵闹,他们会在争吵之中学会与他人建立关系,学会如何和谐相处。
父母无需说对与错,只需要在两个人真的要打的不可开交之时吹,像赛场上的吹哨人一样告诉他们这场比赛结束了,我们现在该吃饭了,或者我们现在该吃水果了,休息一会儿。
往往孩子之间,其实更多的是一些小事,不到半小时,他们往往又很开心的玩在了一起。而父母过多的介入,可能会使小一点的孩子恃骄无恐,觉得哥哥就是应该让着我,而老大也充满了委屈。
佐佐木正美说:大打一架转眼又破涕为笑,这种体验意义重大,当兄弟姐妹吵架的意义就在于孩子们能够如此学会顺其自然的和好如初,这一点有举足轻重的价值。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疙瘩。他们不必说抱歉,就很快就会和好如初,这是孩子之间最初的童真。而孩子与朋友之间的和睦相处也会出现很多类似的情况。
适当的转换话题,转换心情
如果孩子吵架出现了纠缠不休或者是人身攻击的时候,比如说嘲笑谩骂的时候,这时候要适当的将两个孩子分开,并且提醒他们不要这样没完没了。可以让他们转换一下心情和注意力,也换一种心情。
同时不要随意去批评某一个孩子。如果父母跟着发火,非要分出谁对谁错了,就会把这种单纯的吵架变味儿。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去向着自己,所以很容易由爱生恨。
必要时父母要把责任揽过来
当孩子之间特别愤愤不平,觉得对方做错了事,过不去那个劲时,如果父母不想说出谁对谁错了,首先父母要心平气和,可以认真听其中一个孩子诉说,只需跟着说:嗯,嗯,是吗?我知道了。
如果一个孩子非要另一个孩子道歉,可以适当把责任揽过来,说:妈妈替他道歉,你别生气了。
有位教育专家说:人生总要往前看,家有兄弟姊妹的幸福,就像一条反向的抛物线,随着岁月增长,会无限地上扬。
教育得好,每个兄弟姐妹都是另一个兄弟姐妹的人生财富和坚强的后盾!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
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签约作者,育儿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