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四川风土民情,山村集市热闹非凡,人们对照相充满好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52
导读

江边的当地渔民和百姓,照片中的人们对照相充满好奇,再加上摄影师是一名外国人。 四川多为山区,在那个年代出行带货主要看人力,背夫是一种职业,靠苦力帮人运送货物换取钱财维持生计。 当地镇上的戏…

这组老照片是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摄的晚清四川社会人文,照片品相完好,拍摄主要对象是当地的风土民情。较好的反映了晚清时期的四川的民生百态,照片真实反映了清末的建筑和人民的生活穿戴,比我们从影视作品里看到的晚清更加真实。图为江边的当地渔民和百姓。

江边的当地渔民和百姓,照片中的人们对照相充满好奇,再加上摄影师是一名外国人。更加增添了他们的好奇心。

当时小山丘下的一处牌坊,牌坊后面是当地的民居,牌坊看上去高大壮观,与附近低矮的草房形成鲜明的对比。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

四川多为山区,在那个年代出行带货主要看人力,背夫是一种职业,靠苦力帮人运送货物换取钱财维持生计。他们身后是一根木棍,用来支撑货物可以短暂的休息。

当地镇上的戏台,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镇上或大一点的村庄都会有一个共用的戏台,每逢重大节日,或当地的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遇到喜事都会请戏班子在戏台上唱戏。附近的男女老少几乎都会来看戏,也是最热闹的时候。不过,照相机暂时抢了戏班子的风头。

当时的小集市,附近的居民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赶集,购买盐块等生活用品。也有农夫把种植的蔬菜等农产品带到集市上卖。

小山丘下一处热闹的集市,街道虽不宽敞但十分热闹。画面中有轿子,是当地的达官贵人乘坐的。普通百姓出行靠步行。

山村附近的竹索桥,这种桥在四川的山区农村很常见,是用竹子和藤条做成的,结实耐用。

这是一处罂粟田,此时已经开花。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