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4,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调集了3万余步骑后,随即踏上了东征波斯的征程。
实际上,除了亚历山大身边最亲密的将领外,许多士兵都对此次出征心怀忧虑。
的确,比起马其顿王国,波斯帝国无论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波斯帝国疆域图
当时的波斯领土东至印度河流域,西到色雷斯半岛,南达印洋和埃及,北及里海和黑海,控制了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三大文明古国的昔日国土,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庞大的国家。
虽然史料并未明确记载当时的波斯国主大流士三世拥有多少军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波斯的战争潜力远远超过马其顿。
这一点,从后来大流士三世被亚历山大屡次击败,又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规模庞大的军队即可看出。
此外,大流士三世还拥有一支媲美腓尼基海军的船队,它的装备之精良可使其随意游弋在地中海和爱琴海的每一个角落。
很明显,有这么一支船队存在,波斯人不仅可以切断亚历山大的后勤补给线,还可以随时登陆马其顿将其后方搞乱。
因此,人们不禁要问:面对如此强敌,亚历山大为何敢与之争锋呢?
说起来,这还要归功于一位名为小居鲁士的波斯贵族。
小居鲁士
小居鲁士,出生于公元前423年,是波斯王大流士二世和王后帕尔提斯所生。
和中国春秋时代郑庄公的母亲武姜极度偏爱她的次子公叔段一样,帕尔塞提斯也特别喜爱二儿子小居鲁士。
小居鲁士呢?他认为自己是大流士二世即位后所生,所以远比大流士二世尚未即位时所生的长子阿尔撒克斯更有继位资格。
如此一来,小居鲁士和大哥阿尔撒克斯之间就爆发了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夺嫡之争。
清康熙年间九龙夺嫡
公元前407年,17岁的小居鲁士被大流士二世派到小亚细亚出任总督。
当时正值持续了近30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行将结束之际,为了波斯的利益,小居鲁士秉承大流士二世的旨意,不惜动用自己的私有财产支持斯巴达人赢得了对雅典的最终胜利。
对小居鲁士的鼎力相助,斯巴达人感激不尽,以至于他们到了倾向支持小居鲁士本人而不是忠诚于波斯帝国的程度。
孰不知,这也正是小居鲁士的如意算盘:他需要强有力的外援支持来实现他的夺嫡美梦。
奢靡的宫廷宴会
公元前405年,大流士二世病入膏肓,小居鲁士随即被召回都城侍奉左右。
不过令小居鲁士失望的是,尽管有母亲的帮助,他最终还是没能登上国王的宝座。
于是,愤怒的小居鲁士遂策划了一场谋杀。
谁知事将成功之际,一位僧侣的告密使小居鲁士的计划付诸东流。
幸亏其母帕尔提斯及时出手,她利用母亲的权威不仅平息了新君阿塔薛西斯二世的怒火,还让小居鲁士返回了他的辖区小亚细亚。
小居鲁士受辱而回,乃开始筹划武力夺位。
经过一番招兵买马,到了公元前401年小居鲁士揭竿而起,他已经招募了1.3万希腊雇佣军以及2万名波斯人。
尽管后勤补给困难,但经过六个月的长途跋涉,小居鲁士还是抵达了波斯心脏地带两河流域。
于是,公元前401年9月的一天,小居鲁士带着他的3万余远征军和波斯国王的10万大军展开了决战。
希腊雇佣军在作战中表现得极其出彩,他们凭借严密的希腊方阵轻松击溃了波斯的大部分步兵。
不过,当他们追击逃亡的波斯军队时,前线却传来了冒进敌阵的小居鲁士被波斯国王杀死的消息。
消息传来,希腊雇佣军顿时慌了阵脚,只能返回营地坚守不出。
后来,希腊雇佣军为了活命,遂冲破波斯人的围追堵截,冒险北上亚美尼亚,在沿途军民的袭击中,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了黑海沿岸。
古希腊重步兵
谁也没料到,在这批幸存者中,有一个名为色诺芬的希腊指挥官随后将这段经历如实地记录了下来,这本书即是名噪一时的《万人远征记》
该书不仅开了希腊个人回忆录的先河,还真实再现了许多希腊雇佣军与波斯人的战斗细节以及雇佣军长征过程中所经过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情习俗。
也正是通过阅读《万人远征记》,亚历山大清楚地认识到了波斯帝国的腐朽。
他认为:凭借自己训练有素的马其顿方阵、配合紧密的骑兵部队以及先进精良的攻城器械,完全有可能击败杂乱无章的波斯军队。
“据说他还间接地提到色诺芬和他那一万人,数量比他们现在少得多,威望比他们低得多,也没有骑兵,不论是包欧提亚的、伯罗奔尼撒的、马其顿的、还是色雷斯的或其他骑兵,一概都没有,远远不如他们现在强;而且,塞诺芬既无弓箭手又无使用投石器的人,只有少数克里特人和罗德岛人有弓箭和投石器,但这些只不过是塞诺芬在陷入困境时仓促搜罗的。尽管如此,这一万人还是就在巴比仑城门口把大王本人赶跑了;而且还在他们向攸克塞因海进军途中,把企图阻拦他们的那些部族都打垮了。亚历山大把这些事都给他们讲了,还讲了一些别的,都是在面临危急关头,一个英明的统帅应当向勇敢的战士们讲述的鼓舞士气的话。讲完后,将领们把他围起来,紧紧地握住国王的手,向他高声欢呼,要他率领他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