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九百多年前
抗金名将岳飞留给我们的
除了气吞山河的壮烈
莫须冤死的悲戚
还有一段精忠报国的热血家训
习近平总书记
曾多次讲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强调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应引导孩子成为
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2016年12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
“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
《岳飞传》,
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
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
917年前
岳飞的母亲姚氏在一个普通农家
生下了岳飞,取字鹏举
希望儿子做人正直、奋发有为
姚氏极其重视对岳飞的教育
纸笔太贵
她就用树枝在沙地上教岳飞识字
自己省吃俭用
也要送岳飞去学堂读书
公元1127年
金军攻破北宋首都
将东京城抢掠一空
国破家亡在即
岳母勉励岳飞保家卫国
她担心儿子在复杂局势下思想动摇
临行前在儿子脊背上刺下了
“尽忠报国”四个字
可能在大家的记忆中
都是那个米字旁的“精忠报国”
但是
如果说岳飞背后有刺字的话
那就应该是墙上的这个“尽忠报国”
因为在当时
岳飞只可能说他自己是竭尽全力
尽其所能地去报效国家
那个米字旁的“精忠报国”
其实是后人对岳飞的一种评价
岳母刺字的故事
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虽然它缺乏史料的有效支撑
但是不妨碍它成为我们传统文化中
宝贵的一部分
在家国危机的关头
激励儿子保家卫国
这正是千百年来
中国人家国情怀在文化传承中
重要的精神基因
位于河南省汤阴县的宋岳忠武王庙
就是岳飞庙
又名精忠庙
门口的“忠”、“孝”二字
是岳飞对母训的躬亲践行
公元1129年
岳飞的家乡被金兵占领
岳母托人传话给岳飞
“无以老媪为念也”
岳母这份舍己为国的大义情怀
深深影响着岳飞
二十载从军岁月
岳飞同金军战斗数百次
所向披靡
尽管秦桧等奸佞小人
百般诟病阻挠
他却始终不屈
宁死不自诬
总指导:何平
总策划:刘思扬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
统筹:幸培瑜、韩珅
编导:王志斌、王玉璐、彭卓、陈晓宇、甄晓博(实习)
记者:杨阳、张彩霞、杨静、李涛、王怿文、刘彬、郭杰文、罗晨、麻翛然(报道员)
包装:夏勇
编辑:王朝、周静圆(实习)
海报:韩舒尧(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热血报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