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面积才10万平方公里,就有13个地级市。像苏州与无锡,镇江与扬州相距很近。
以镇江为中心,100公里之内就有5个地级市。江苏地级市划分是比较密集的。
城市与城市之间相距较近,容易互相带动发展。江苏13个地级市都是全国百强市,全国独此一省。
城市与城市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一样。互相都有攀比心理,都有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更有谁也不服谁的倔强。
江苏就那么大的地方,自己又划分苏南和苏北,以及苏中地区。
在苏南人眼里,苏南范围只包含:苏锡常。南京、镇江均不在内,长江以北都是苏北。
苏北几个市也不认同苏南,认为苏南能有今天,还不是依靠上海才发展起来的?
而扬州、南通、泰州三地,既融不进苏南,又不想融入苏北,干脆以苏中自居。
有人说,江苏就是同一个人两只眼,都会互相瞧不起,谁也瞧不起谁。
因此,江苏有“内斗大省”之称。
江苏出现这种内斗局面,有多方面的因素:
一是南京作为省会,没有相应的权威性。南京不像武汉、西安、成都那样,在省内一家独大。
南京在省内与各城市之间联系,也不是很紧密。苏南与上海来往比较频繁,苏北的至今还没有直达高铁。
南京反而与安徽部分城市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南京有“徽京”之称。
二是各地文化有些差异。南京、镇江、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南通等地属于江淮文化区;苏州、无锡、常州则是吴越文化区;徐州、连云港、宿迁侧重为中原文化区。各区之间缺乏认同感。
三是各地经济都比较好,谁也不用依赖谁。各自干好各自的就行。
在江苏,不仅地级市与地级市之间各玩各的,就是县与县之间,镇与镇之间也是如此。
就连高三模拟卷,江苏各地也是各出各的。苏北四市一样,苏锡常镇一样,南京盐城一样。各地出题风格不同,难度也不一样。
江苏给人印象就是一盘散沙。
这次江苏支援湖北,各地之间没有统一出行,各自打出招牌也是如此。
江苏13个地级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宿迁、泰州等市,以及一些县均有医疗队伍参加这次抗疫行动。
各地各自打出的旗号也是独立的:苏州市支援湖北医疗队”、“无锡市驰援湖北医疗队”、“扬州市支援湖北医疗队”、“盐城市援助湖北医疗队”……
没有一家打上“江苏XX市医疗队”的旗号。加上各医疗队出发地点不同,出发时间不同;江苏被外界称之为“散装江苏”。
从“内斗大省”到“散装江苏”的角色转换,江苏各地没有了以往互相瞧不起;却有了单兵作战,独挡一面的能力。
看似还有一盘散沙的迹象,实则上是江苏在管理上不拘一格,放权大胆去干,只看结果。
看看这些年,江苏所取得的成绩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