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余年的封建史,出现了许多掌控国家大权的朝臣,第一个就是秦朝的赵高,其指鹿为马的本事让人叹为观止,最出名的权臣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帝在他面前只是个摆设,国家政令方针皆由他出,无人敢违背。但他们两人和这位比起来那都是小巫见大巫,这位就是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三年杀三帝,谁能比他牛。
宇文护,字萨宝,出生地是今天的内蒙古,鲜卑族。其出身高贵,是北周文帝宇文泰长兄宇文颢(hào)的第三子,年幼时颇受祖父的器重,十二岁时就已从军,因战功多次受封,由最初的水池县伯一路加封,历任征虏将军、大都督、车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山公,公元549年镇守河东,任大将军。宇文泰驾崩后成为托孤大臣。
可惜历史并没有按照宇文泰的设想发展,宇文护并没有遵照宇文泰的遗嘱尽心辅佐当时的皇帝恭帝拓跋廓,而是借口天命有归属,迫使恭帝让位,降为宋公,没多久被杀。恭帝让位后宇文护扶持了宇文觉称帝,称为孝闵帝。因此大功,宇文护被封为大司马、晋国公,政令皆由他出,权势滔天。其飞扬跋扈的行为终于引来了反对者,同为大将军的赵贵、独孤信策动刺杀宇文护,可惜事败,所有参与者皆被处死。但残酷的杀戮这并没有阻挡反对者的脚步,不久之后又有一批以乙弗凤为首的大臣密谋进行刺杀,但由于被告密而失败身死,最后就连孝闵帝都被杀了。
第三个被宇文护杀害的皇帝是孝闵帝之后的明帝宇文毓。宇文毓性格聪慧、有胆有识,而这让宇文护有所惧怕,担心未来会被宇文毓铲除,为此用了以退为进的方针,表面上说要奉还朝政,但宇文毓认为铲除宇文护势力的时机还未到来,因此并没有同意,仍将大权赋予了宇文护。严峻的形势逼迫宇文护铤而走险,他命一个叫李安的膳食官员在宇文毓饭菜中下毒,最后明帝也卧床而死。
明帝死后,宇文护拥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为帝,这就是武帝,武帝的继位为宇文护敲响了丧钟,多年的飞扬跋扈和贪腐的党羽集团让武帝下定了铲除宇文护势力的决心。公元572年,武帝将宇文护召入宫中,在其拜见太后诵读《酒诰》之际,武帝用手中的玉笏板打其头部,将宇文护打倒在地,再命太监拿刀将其砍死,但太监惧怕宇文护,并未砍到,关键时刻,躲藏的卫王宇文直冲出,最终将其砍杀,一代权臣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