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一次阴差阳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53
导读

以至于千年后,19 世纪未,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他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一书中写下了「Seidenstrassen」一词…

大大小小的商队,运载着东西方的物产,来往于广袤的大漠上,这条连接欧亚非的商路,就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走向定于两汉,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线路。

丝绸,在当时奇货可居,也成就了一个帝国的荣耀。以至于千年后,19 世纪未,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他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一书中写下了「Seidenstrassen」一词,英文将其译作「Silk Road」,而中文就是「丝绸之路」。

△《文姬归汉图》(局部)·金代·张瑀·吉林省博物馆藏

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

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一次阴差阳错。

建元元年(前 140),汉武帝希望联络大月氏共同抵抗匈奴,下令「募能使者」。时任郎官的张骞应募出使,并于次年从都城长安出发,但他刚出陇西就被匈奴人所捕,受困 10 年有余。

匈奴人令张骞娶妻生子,安心于游牧生活,但张骞却始终未忘自己身上的使命——联合大月氏对抗匈奴。后来他趁看守松懈时,寻到机会逃脱了困局,并最终经大宛、康居至大月氏。

无奈的是,当年被匈奴人强行逐出河西的大月氏,已经在土地肥沃的妫水流域繁衍生息,悠然自足,与西汉王朝共同抗击匈奴的意愿并不强烈。联合不成,张骞只能东归长安。

△《文姬归汉图》(局部)·金代·张瑀·吉林省博物馆藏

元朔三年(前 126),在历经 13 年的漫长出使后,张骞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虽然联盟大月氏抗击匈奴的目的没有达成,但张骞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史记・大宛列传》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司马迁用「凿空」二字来形容张骞的壮举。

汉代陆上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之后分为南、北两道。一条西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经楼兰(今新疆若羌东北一带),过于阗(今新疆和田)、莎车、蒲犁(今新疆塔什库尔干),越过葱岭,至大月氏。

再南行,到身毒(今印度)。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东岸,这是南道。另一条出玉门关,沿着天山山脉南麓西进,经车师前国(今新疆吐鲁番),过焉耆、姑黑(今新疆阿克苏)、疏勒(今新疆喀什),逾葱岭,至大宛,西北行,到康居、奄蔡;西南行,到大月氏、安息,此为北道。北道后来延伸到了地中海边的罗马帝国。

△《胡笳十八拍》(局部)明代·佚名·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还有另外一条联结中国与西方诸国的道路,它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汉书・地理志》最早记载了这条航道的开通。

首次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来华洋人,正是从海路而来的古罗马使者。《后汉书・西域传》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微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也就是说在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大秦王安敦的使者在越南中部登陆,是年十月,他在洛阳谒见了汉桓帝,并献上了象牙、犀角、玳瑁等物。

大秦王安敦可能指的是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161-180 年在位)。自此以后,乘风破浪踏海而来的古罗马商人络绎不绝。

△《胡笳十八拍》(局部)明代·佚名·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艺术之路

在海陆丝路开通 800 多年后,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在丝绸之路开通不久的汉代,在胡姬们怀着美好的想象来到中国之前, 异族的乐器与音乐已比她们更早一步地融入了汉代的市井。热情奔放的异族舞蹈、眼花缭乱的杂技百戏,丰富了热闹沸腾的汉代市井生活。

乐器与音乐,总是形影不离的。早在张骞「凿空」西域时,外国的乐曲就传入了中国。《博物志》载:「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惟得《摩诃兜勒》一曲。」 这是史书记载中最早传入中国的西域乐曲。

《摩诃兜勒》传入中国后,西汉的音乐家李延年根据胡曲的乐调作「新声二十八解」,作为军乐。

与音乐一起来到中国的,是各色奇异的乐器。汉武帝之前,中国的乐器主要以钟、鼓、罄等打击乐器为主,琴、瑟、笙、簧等管弦乐为辅。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来自印度波斯的箜篌、琵琶、胡笛陆续传入中国。《汉书》《后汉书》对此事皆有记载。

如《后汉书・五行志》称,汉灵帝喜好「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东汉时期作曲家还专门为箜篌这种乐器创作了乐曲《箜篌引》。

汉代百戏也是颇为耀眼的存在。汉武帝元封三年(前 108),安息国「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汉安帝时期,「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

这里所说的眩人、幻人都是指能表演魔术杂技的西域艺人,而幻人们经常提到的「海西」,指的就是大秦国,即罗马帝国。

这些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艺人技艺高超,既能口中吐火,也能双手将 12 个球随扔随接,还能瞬间给自己松绑。观者看得入迷,解不出其中门道,空余啧啧咂舌。

现今留在山东武氏祠前石室的石刻像,就生动地描绘了东汉时期杂技表演的情形。

从出土文献和历史文献上看,东汉时期的杂技和魔术如走索、斗虎、钻圈、吞刀、吐火、屠人、画地成川等已达 20 余种,真可谓满目琳琅。

012特集 《洋人》

撰文 | 戏雕刀

C O N T A C T

丰子恺不喜欢京剧,「偶像」却是梅兰芳?

苏东坡在少年时代,到底经历了什么?

快速获取知中特集《洋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