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技巧分享!路亚红尾必须了解的那些
红尾,俗名红梢子、尖头红梢、红尾巴,学名蒙古红鲌。红尾是翘嘴家族里的一员大将,也可以说是翘嘴的兄弟。它们常常结伴而行,集群流窜。
蒙古红鲌的个体不如翘嘴大,属中型鱼类,常见的个体在0.25~0.75千克,最大可达4千克左右。与翘嘴相比,红尾的最典型特征是头稍尖,口向上倾斜的角度不如翘嘴那么大。红尾的嘴唇比翘嘴更厚实,且背鳍上具有光滑的硬刺,身体上半部浅棕色,下半部呈银白色,背鳍较暗,胸、腹鳍和尾鳍上叶呈浅黄色,尾鳍下叶呈鲜红色。虽然红尾的体长而侧扁,但从整体上看要比翘嘴更厚。到了繁殖季节,雄性红尾鱼的头部及胸鳍会布有珠星。 红尾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据资料记载,红尾属中上层鱼类,但据我多年的实战经验来看,我认为在水深不超过8米的水域之中,红尾还是主要活动在水体的中下层。红尾的生长速度极快,其个体虽不及翘嘴鲌,但是分布极为广泛。红尾喜欢生活在水流缓慢的大型河湾或湖泊中,其游动速度极快,动作敏捷,生性凶猛,平时活动线路并不固定,一旦发现某处出现大量饵鱼,它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集群,对饵鱼发动围捕。红尾的食量惊人,750克个体的红尾就能吞食体长在4寸左右的鲢、鳙等小鱼苗。每年5~7月,红尾会在流水中产卵,其鱼卵会粘附在石块或其他物体上。其幼鱼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则以小鱼和小虾为主食。到了冬季,红尾多分散在河流的深水区或湖泊的深潭越冬。
与翘嘴相比,红尾的捕食特点可以归纳为“胆大凶猛、力大好抢”。红尾在捕食期间所制造出的动静要比翘嘴大,越大的翘嘴追咬饵鱼时就越谨慎,它们只会在水面露出很少一部分嘴唇,而且只有用嘴咬住小鱼之后才会发出炸水声;而红尾在追咬小鱼时甚至会突然跃出水面,每到天黑之时,我常常能看到红尾在岸边追击饵鱼时的壮观景象。
其次,红尾没有翘嘴聪明,这一点决定了它们要比翘嘴好钓。翘嘴通常是悄悄地尾随在目标的后方,等待最佳时期发起攻击,追求的是一击必中,所以经常给钓鱼人带来脚下炸水之惊;而红尾是看见目标直接发起攻击,一击没中,会跟着发起第二次攻击,这也是为什么红尾比较好钓的原因之一。
第三,红尾在捕食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半路截杀。红尾经常是伴着翘嘴一同捕食,本人曾经在熟悉的钓场遭遇过红尾半路截杀拟饵的情况。在一次远投作钓的过程中,我自己站在高处,使用亮片成功地引诱到一条翘嘴。这条翘嘴悄悄地跟在亮片后面,当亮片离岸边还有七八米远时,突然受到一条从半路杀出的红尾的攻击,这次作钓的结果是红尾中钩并被挑上岸,而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条大翘嘴转身游回大水面了。
第四,红尾的力气特别大,它们带给钓鱼人最爽的体验就是强劲的力道。通常情况下,一条1斤重的红梢就能爆发出三四斤重的翘嘴的力道,而且能够持续发力,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手感。
路亚红尾的装备盘点
红尾的个体虽不像翘嘴那样能长到10多斤,但是结合红尾的体型特点及生活习性来看,一般的路翘装备都可以胜任。
1.钓竿:
针对红尾的钓法有很多,传统的手竿钓法、海竿钓发及路亚钓发都可以钓获它们。就路亚钓法来说,路亚竿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调性。红尾有大有小,一般个体重量都在半斤到一斤半之间。当然,也有大个体者的重量会超过四五斤,但是鲜少有人钓到。因此,我们在路亚红尾时,如果想追求手感的话,只要选用L调的竿子就可以了。考虑到红尾的拉力很大,故最稳妥的选择应当是ML调的竿子。优质的ML调路亚竿柔中带刚,针对红尾中钩之后强大的挣扎力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同时又便于钓手控鱼,且不失手感。
①冬季:
和大多数鱼种一样,冬季的红尾多藏身与大水面的深水区。在气温相对恒定的日子里,我们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和翘嘴一样,都属于巡游性鱼类。红尾不会在同一个地方长久停留,哪里有饵鱼,它们就会往哪里去,这是红尾和翘嘴的共性。而且红尾的游动速度要比翘嘴快得多,在某一片水域内如果出现了大量的饵鱼,红尾一定是第一个到达那里的鱼种。那么在冬季,什么地方比较容易出现饵鱼群呢?答案是水温相对高的地方。进一步推理,也就是有阳光且背风的地方。所以我们在冬季的白天出钓,可以选择大晴天的中午或下午4点左右的时段。而如果钓者是在晚间出钓,情况则完全不同。由于水体受白天光照的影响,水温上升得很快,但在晚间下降得也很快。水温下降最快的地方肯定是浅滩。我们可以把握天黑前的一个小时及天黑后的一个小时在浅滩处作钓,因为此时的水温并未明显下降。天黑以后,时间越晚,浅滩处的效果就越不理想。因为气温下降了,浅水区的水温自然也随之下降,此时无论是饵鱼还是红尾都会回游到深水区。
冬季的另外一个出钓时机就是天气出现明显变化之前,比如说持续稳定的晴天突然转为大风天且伴随着气温下降。此时气温虽然是下降了,但是水温并没有马上降下来。鱼类在这样的天气里会有一段短暂的捕食“窗口期”,会本能地四处游动觅食,这就给了我们一个中鱼的机会。就我的经验来看,在变天前的傍晚出钓是一个不错的时机。另外,久阴雨天之后突然放晴,在这样的大晴天晚上出钓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久藏于深水区的鱼类都未进食,如果天晴之后气温上升,水温也随之上升,那么我们的对象鱼又该活跃了。
②春季:
春暖花开,水温上升,野外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水中的小鱼小虾也从草里或石头缝隙里钻了出来,红尾这种感知能力如狗鼻子一般敏锐的家伙会在第一时间感知到哪里有饵鱼出现,并伺机进行捕食。春季的最佳出钓时机如同冬季一样,以傍晚天黑前及天黑后的一段时间为最佳,只不过在天黑后一直到晚上9点之前都有可能钓获红尾。
③夏季和秋季:
在这两个季节中可选择的作钓时机相对较多,早晨天刚亮就可以出门作钓,一直持续到上午9点左右都可能有收获;下午4点半之后一直持续到午夜都是不错的出钓时段。在夏、秋两季,尤其是下雨之前和下雨之后,是作钓红尾的最理想时机。原因很简单,此时的红尾活性最高,它们见到水中运动的东西便会上前追咬,哪怕是空钩从它们眼前划过,它们也会毫不迟疑地上前咬上一口。
2.标点的选择
什么样的标点是路亚红尾的好标点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找到有红尾活动的地方和红尾藏身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就是路亚红尾的好标点。和翘嘴一样,哪里有饵鱼活动,红尾便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大肆围捕。有大量饵鱼聚集活动的地方就一定是路亚红尾的好标点。
①经典标点之一:桥梁。
因为桥梁的桥墩为红尾捕食提供了人为的伏击点和藏身处,所以桥墩周边很可能潜伏着红尾。一般桥下的水位深浅不一,再加上建桥时的乱石、建筑材料等物料会堆积在水底,所以桥下的水底结构十分复杂。年代久了,这些结构之中便会聚集一些小鱼小虾之类的小生物,它们自然会吸引红尾的光临。
②经典标点之二:出水口或放水闸。
出水口和放水闸的最大特点是水体是流动的,但是一旦有大雨降临,陆上的降水都通过这些出水口注入江河湖泊,且水流量相对较大。因为鱼儿都喜欢活水,而且通过出水口流出的大量微生物和小虫等天然食物会吸引来大量的小鱼小虾,所以不管水流量是大是小,基本都有红尾出没其中。
③经典标点之三:拦网及网箱。
拦网主要是用来防止养殖的家鱼逃跑的,这样的拦网一般是固定的。鱼儿对此网早已熟悉,知道没有危险,故一道拦网可将众鱼分格两侧。这道拦网仿佛城墙一样,这边的鱼想到那边来,那边的鱼想到这边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处鱼类聚焦的地方。另外,水中养鱼的网箱在平时也不会动,只有当养殖户起鱼时才会拉起,一年也就拉起一两次。养殖户向网箱中投放饲料时,会引来周边小鱼的光顾,此时红尾自然会尾随其后,伺机捕食。
④经典标点之四:大坝及防护堤。
大坝和防护堤就如同水闸前的标点一样,水位很深,而且防护堤下结构复杂,是大红尾常出没的地方。到了冬天,大坝及防护堤受光照的影响,其周边水温变化较大。一旦水温升高,坝下的生物就会活跃起来,红尾也会慢慢地靠拢过来。
⑤经典标点之五:水体的“咽喉处”(鱼群巡游必经之处)和岸体的突出部分。
钓场内最窄的地方,是各种鱼类出入的必经之处。但是这种地方对于出钓的季节和时间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可能鲜少有饵鱼出没,所以我们在此只能钓获路过的红尾。在这样的标点作钓,我们需要在每天的晚上蹲守。如果碰到了,那可能就是一大群鱼爆连的节奏。至于岸体的突出部分,可以是人为的建筑,也可以是天然的小岛或铧尖。这些地方对于过往的鱼类会有一定的影响,小鱼小虾游经此处时,都会谨慎对待或是停留在内湾处。聪明的红尾早已对此地十分熟悉,它们通常会在小岛、铧尖处围猎捕食。同时,岸体的突出部分也有利于我们远投搜索大水面。
⑥经典标点之六:大面积的浅滩及深浅结合处。
水下有乱石、树桩、水草等障碍物的大面积浅滩是红尾的理想捕食场所,即便于藏身,又利于发动攻击,大大小小的红尾都喜欢这样的水域。如果是在夏天作钓,我们还有可能看到红尾炸水的壮观场面,这样的地方自然是我们路亚红尾的理想标点。
五、如何钓获红尾
1.操作手法要灵活多变
一般情况下,游荡中的红尾出现在某一水域时,肯定不只一条,至少有两三条以上。三四斤以上的大红尾通常都是两条一起出没,半斤左右的红尾会和翘嘴一起出没。当我们发现它们的踪迹之后,要想钓获它们就要看我们用什么拟饵、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了。我之前已经介绍过拟饵,拟饵本身是假的,如何赋予其灵魂,让它在水中的泳姿逼真自然,这就需要钓者在操控方面根据当时的水情、地形等因素变换手法、因地制宜了。
在冬季和初春时节,鱼类的活性并不高,但是红尾的进食活跃度还是会比翘嘴高一些。此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①离底缓拖法。此手法相对简单,动作要领为将饵抛出落水后,让其沉底,然后收紧余线将竿尖上扬45°,再将拟饵挑起一点离开底部,然后缓慢收线,以确保拟饵在水中呈现出自然的泳姿。直白地说就是让拟饵离底缓慢移动。此手法要求钓者对水下地形了如指掌,这样才能降低挂底的概率。
②跳底手法,也叫“N”字形跳法。这种手法的动作要领是待拟饵沉底后,收紧余线并将竿尖上扬45°,然后小幅回抽竿尖,停一会儿,再收紧余线并继续小幅度抽竿。如此反复操作,拟饵便会在水中呈现出“N”字形跳跃运动。
③两小抽一停顿。这种手法的动作要领是抛饵入水后,算好拟饵下沉的水层,然后压低竿尖,收紧余线,侧身小幅度抽竿两次,然后停顿;接下来继续小幅度抽竿两次,再停顿……如此反复操作即可。此时拟饵在水中的泳姿表现为向前蹿两下,然后又自然下沉。此手法在翘嘴活性不高的时候效果更佳明显。
总而言之,冬季路亚红尾时,作钓手法可归纳为“慢”和“柔”两个字。而在夏、秋两个季节作钓,由于红尾的活性较高,故在手法上可随意变换,而且效果都不错。在夏、秋两季作钓,最简单、最直接的操作手法就是使用7~10克的勺形亮片匀速回收,收线速度不要太快,这样比较节省体力,而且效果也更加明显。
2.作钓思路要清晰稳重
相信很多人在作钓过程中都遇到过这种情况——钓场内经常出现细微的顿口,可就是不见中鱼。这样的情况出现四五次之后,就再也没动静了。有的钓友不明其理,直接换了钓点,而有的钓友则还在一竿接一竿地慢慢“磨”鱼。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没有效果,因为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钓获时机。无论是台钓、海钓还是路亚,一定要根据当时的作钓环境、水情和鱼情去冷静分析,及时想出应对策略并随机应变,这才是中鱼的关键。
路亚红尾时一定要摸清钓场内红尾的个体大小,一般体重超过400克的红尾的咬口就已经很凶猛了,而且中钩的概率也很高;而个体在200~400克的红尾咬口也比较凶猛,只是由于个体相对小,嘴巴没那么大,中钩的概率也就小了很多。
在出现第一次咬口不中的情况下,我们应马上停止作钓并更换拟饵或操作手法。一般亮片是非常受红尾青睐的,所以我们可先用亮片探路,发现有细微咬口但不中鱼的情况之后,要及时改用小克数或小个体的拟饵继续作钓,比如3.5克的铅头钩卷尾钓组、3~5克的小亮片、小米诺等,你会发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我看来,路亚红尾也是一种博弈,只有学会分析并理清思路,才能在稳中求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