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生活,都不会只是如童话般的梦幻或美好,更多的是矛盾和冲突,争执和逃避,伤害与痛苦。要安然的走在惊喜刺激的人生路上,靠的是选择的智慧。
有选择的权利与机会,就是人生路上的幸运与考验。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种机会,没有所谓的好或坏,只看你如何面对自己的选择。有人说,我们没办法选择父母,但当初如果不是一部分的你,跑进了另一部分的你,何以会成就一个完整的生命?父母,也许不是我们选的,但我们冲进了完成一个生命的第一个步骤,就勇敢的承担起这个因果,不要再说你没有选择的机会。
小时候,父母年龄差距十六岁,在朴实的农村,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不多见。父母无法沟通的岐异,却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残留着父亲殴打母亲、公公婆婆、小叔打母亲,母亲离家出走的遗憾与恐惧。跟姐姐聊天时,我说:“还好小时侯,我知道爸爸妈妈很疼我,我也很喜欢念书,才没有变坏。”姐姐说:“小时候,我有很多变坏的机会,但是我不想变坏。因为,虽然爸爸妈妈没有很疼爱我,但我还是想着要报答他们。”人生,果然要用智慧来做选择。
我的原生家庭,有六个兄弟姐妹,我是最受宠的老四,姐姐总说:“你生来就好命,长得犹怜的模样,漂亮的脸蛋,总让人特别疼爱。”是啊!不仅父母疼爱,兄姐关照,甚至长大以后,弟弟妹妹,也对我照顾有加。
我的人生,在一帆风顺下,顺遂的走过升学压力和爱情的抉择。初恋十年,结婚生子,却在养育两个儿子的过程中,产生了大大小小的打击与挫折,尤其生完老二,我产后抑郁,看着老大缠着我要出去玩,老二嗷嗷待哺,我一度想轻生。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面临的问题是无法平息孩子们之间的争宠。那理智线被情绪失控扯断裂的一刻,孩子们抱着我哭,我也在哭。
跟姐姐聊起这样的经历,姐姐吓了一跳的问我:“你为什么会想要去轻生?”我说:“那时,我是想,妈妈死了,你们就一人分半个妈妈,谁都不用吵了。后来,回忆起当时,我可能想起童年,失去妈妈的感受。也许是报复的心态,想着你们既然不珍惜,有妈妈每天在旁边的陪伴,还要吵闹。就想让孩子们也尝尝看,没有妈妈的日子。”
姐姐语重心长的说:“你真的是太好命了!从小到大都受宠,不知道没人疼的滋味,有多难受。我是咱们家的老大,妈妈不在,常常还要照顾你们,若是做的不好,你们闯祸,我还常常被爸爸打、被骂,替你们背锅;从小觉得太缺乏关爱,告诉自己要坚强,所以我告诉自己,日后我要好好的疼孩子,爱孩子。”
原来,被捧在手掌心上成长的童年,也是会留下看不见的伤痕。为了修补内心隐晦的伤痕,开始回溯起自己童年的成长经验,也开始把这些经历,分享给成长中的孩子们听,让他们知道妈妈是在怎样的环境与心境下成长,借由这些分享与分析,让我们亲子之间,变得更紧密,也更了解彼此的需求与想法。
越往自己的内心深处探寻与扣问,越会发现,所谓的幸福,都不是从外面找寻的,而是,你要先明白,自己要的幸福,是什么?先了解自己的内心,才有能力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童年时,父母家人对我的疼爱,让我知道什么是被爱的感觉,而有爱人的能力。但童年时,父母吵架后,母亲的离家出走,让我对母爱的缺损与渴望,一直残留着不完整的阴影。
现在,做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让我可以在付出爱时,也检视着自己的爱是否恰当?毕竟,过犹不及。我不只当着孩子的妈妈,也认真的观照自己的内心深处,用心的当着自己的妈妈。
原生家庭带给人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如果,你发现了问题,就勇敢的去面对与解决。真的无法解决时,也要试着放下。在我们内心深处,渴望着爱与关怀的小孩,不一定需要完全长大。但是要有让那小孩快乐的能力,那心中的小孩,需要的不是无微不至的爱。而是当你伤心了、疲累了,你知道自己一直都在,你有能力,让自己再振作与快乐起来。
不要再说,因为被父母虐待、暴力相对、漠视或是伤害,让我们永远有借口堕落,有痛恨的对象。谁的人生,没有一点灰暗的过去?但是,我们要让那些过去,再影响着现在与未来吗?让那些岁月中的尘埃,再隐藏住自己发光的能量吗?
让成熟的自己,去修补童年的伤痕,完整成长中的缺憾。做疼爱自己的好爸爸、好妈妈,相信自己,你就一定做得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