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配送员所以不点外卖?被骂矫情不意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63
导读

配合该内容的是一条外卖员被逆风吹得寸步难行的短视频,微博就此发出了

据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昨天(17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预计当天16时至18日11时,北京大部分地区有6级左右偏北风,阵风可达9级左右,局地有扬沙。配合该内容的是一条外卖员被逆风吹得寸步难行的短视频,微博就此发出了"你觉得恶劣天气应不应该点外卖?"的"灵魂拷问"。

恶劣天气里,外卖员举步维艰,所以大家就应该不点外卖?网友给出的回答是这样的:

ThatGirl-:什么叫能不能点,你应该去问服务提供平台

Crepuscule_SR:恶劣天气 外卖费有增长 而且没有准时达规定 我既然成倍的付出了 小哥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我觉得点外卖没问题,再者,不点外卖,小哥怎么赚钱[吃瓜]

朱子聿Lynn:点不点是人家的自由,送不送也是外卖小哥的自由。商家想赚钱接单了,如果没人送也没办法。各有所需而已

脱单派对:恶劣天气就别送外卖了 人身安全最重要了

苏科拉莫斯:市场行为,没有该不该之讨论。焦点应放在如何提升配送员薪资待遇和安全保障,建设外卖/物流产业的文化,增加商户、小哥、消费者三方间的相互理解

绝对微光:恶劣天气不让外卖小哥赚钱了?

一只妞一只米一只嘟:……这个问题真的有点奇怪,两方自愿的事情倒成了我们消费者的错了

莫得感情的沅沅:应该问平台恶劣天气该不该开放外送服务[微笑]

应该说,在众多以"同情"为主题的"暖心帖"中,这种不分轻重的论调并不少见,而这一次,网友们也用众多"高赞"评论,给出了至为"酸爽"的回应。

网友们之所以对这样的同情不买账,原因在于其不仅混淆了"应不应该"的群己界限,也搞错了外卖配送行业的问题症结。因其提出的问题与解决之道,根本上对于缓解配送小哥的职业困境毫无裨益,也就只能"剃头挑子一头热",泛滥的同情心未能落到实处,难免显得矫情而又无聊。

这里的"应不应该"显然不是一个可以拿到"奇葩说"里讨论的辩题。在外卖员受困于风雨的语境下,提供一个似乎可以直接解决燃眉之急的策略,这是"出题人"的本意。可惜,其对应的答案却过分狭隘,而失去了"向导公众"的价值。

大风黄色预警的防御指南明确标明,须"停止露天活动"。那么对于外卖这一早已不算"新兴行业"的从业者们而言,已经风大到"寸步难行"却仍然要在室外作业,责任在谁?或者说,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若出现危险,应该由谁担责?

这里的答案显然不是"消费者",不应该让花钱购买外送服务的个人,为始终没停止营业的外送平台担责,这是起码的市场道义。也因此,将解决难题的道德责任归结到消费者身上,就显得过分天真。

在笔者看来,对行业问题如此"不拿自己当外人"的简单总结,多少还有些轻忽舆论责任。消费者并非缺乏对外卖小哥的同情,事实上,这样的同情早已转化为公众话语中对配送行业的集体尊重与重视,这也是这一话题能够成为"热搜"的前提。因而,我们也更需要反思造成行业困境的症结所在。

教师不能恐惧讲台,外卖小哥不能惧于风雨,这是一个专业的本职。但当客观条件已经让从业者遭遇危险,却仍要冒险前行,只能说明行业缺乏规范、企业缺乏关怀,而有司也错失了监督的责任。将此种种,视而不见,却大谈消费者点外卖的行为"该不该",是不是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

"双十一"刚过的当下,配送行业的社会需求最为热烈,其行业问题也常常集中爆发。而这些问题,不是一句"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粗暴逻辑就能够解决的。送餐也好,送货也罢,人情关怀自是应有之义,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制度保障与行业托底,这是行业之责、社会之责。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