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轮冷空气肆虐下,北方已大雪纷飞。
哈尔滨、沈阳等城市,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而南方,虽然哆哆嗦嗦地加入了降温行列,但降雪还甚远,只能望“雪”兴叹......
于是一些机智的北方人,抓住“南方人没见过雪”的噱头,发掘了“冬日商机”——雪地代写名字表白、直播打雪仗、带堆雪人、带录下雪视频......
总之,为了赚钱,他们已“不择手段”。
很多南方的小伙伴还是非常愿意掏腰包的......花点钱请人到雪地里撒点野,是浪漫且快乐的!
“雪地代写”如火如荼
目前,网络上的“雪地代写”业务订单量已经暴涨。
价格上,一般按字收费,每字1到3元不等,也有人是按照片收费,一张照片5到10元。表白的,就是5.2元一次。
有些商家为了提高“竞争力”,还自己设计了一些心形、小花等图案,加进文字里,或者给图片做一个花边。
其他衍生服务还有很多,有人总结出了一份市场价:
因人气爆棚,很多店主两天就接了几十单。但天气受限,本周基本已被预约满,只能下周再定。
毕竟成片雪地也没想象中那么多,且买家都会要求雪要干净一点,字要写得好看一点,所以找地方很麻烦。
“代经济”的高光时刻
其实,“雪地代写”业务是前几年出现的,从最早的按平米大小算钱,到如今的按字算钱,几年过去,热度不减反增。
这也是当下“代经济”火爆的一个见证。
以前,可能只知道代购、代跑腿、代驾,如今,万事都可以不用“事必躬亲”了。
在网络平台搜索“代”字,其关联业务五花八门。健身跑步很枯燥,有“代陪跑”业务;不会垃圾分类,找“代收垃圾”帮忙;猫咪不开心,有“代撸萌宠”来满足自己爱宠之心......
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代不了”。
一开始,很多人因为好奇选择了这些服务,体验后,觉得还不错,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依赖性,也无形中助长了这一行业的发展。
说到底,这种以“代服务”为主的各类新兴消费项目开启的“代经济”新模式,只是社会分工精细化的产物,让更专业或更合适的人去为消费者解决问题。
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也是大家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有力“抓手”。
莫要万事皆“代”
需求衍生了市场,但总有人“剑走偏锋”。
出钱让别人代吃、代喝等无厘头的“代经济”并不少见。
比如:找代喝的人,有些是想喝奶茶,又怕喝多长胖,所以请人代喝,代长胖。对方收到代喝反馈后就有种自己喝奶茶的错觉,毕竟钱是自己掏的。
但这种业务很少有“回头客”,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毕竟谁也不愿意一直自己花钱看别人吃喝。
如果说这些只属于“噱头”,为吸引关注,那有些“代”就真的有违伦理道德了。
之前有段时间,代骂火了。有些商家称“技术过硬从未失手”, 还有商家提供方言骂人服务。商家收到钱后开始骂人,持续的对受害者进行人身攻击。
不止代骂,在电影《私人订制》里,代人扫墓哭丧的情节已经成为了现实,除了一些专业“代上坟”人士帮客户尽孝外,有些陵园也推出了由工作人员代为祭拜,并通过视频直播向家人汇报的业务。
有面对往生者的“代上坟”,自然也有专门应对活人的“代相亲”,逢年过节订单量异常火爆。
此外还有代追人、代考试、代写论文、代追债等等,被带偏的“代经济”,有些已越雷池,触及法律的红线。
得注意的是,“代服务”泛滥也意味着个人信息更容易被服务提供者了解,信息泄露风险很大。
而面对这些乱象,监管方面尚不成熟,谁来管控风险、谁又能保证交易公平?实在无解。
大家只能理智抉择,万事都很便利,但莫要万事皆“代”。美食、美景、美好生活还需自己多多体验。
北方有南方没有的雪,南方也有北方没有的风景,别因为追求网络热点,忽略眼前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