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到英国的集装箱货船载满了各种中国制造,而这些船只在返航时,却被英国的各种废旧物品和回收垃圾填满。
这是英国《每日电讯报》在报道中曾描述的场景。
2018年1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洋垃圾”进口禁令,
对漂洋过海而来的“垃圾山”关上了大门。
与此同时,一些东南亚国家悄悄打开了大门,美滋滋地收下一张张欧美“大单”。
随着一起起环境纠纷频发,
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回过神来,
不对劲啊!
不能沦为“世界垃圾桶”!!
马来西亚能源与环境部部长展示了位于吉隆坡郊外一港口的垃圾。
被展示的物品包括来自英国的扎带、澳大利亚的受污染牛奶盒、孟加拉国的光碟,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沙特的电子及生活垃圾。
图自IC Photo
她表示:“由于中国实施塑料垃圾禁令,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马来西亚不会成为全球垃圾场……我们会反击。即使只是一个小国,我们也不能受发达国家欺负。”
图自IC Photo
那么这些洋垃圾到底来自哪里呢?
根据联合国数据显示,
2017年和2018年,出口“洋垃圾”的最大来源国
分别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加拿大。
仅仅2018年一年内,排名前三位的美日德三国,出口的塑料垃圾量均都超过100万吨!!!
日益剧增的“洋垃圾”不仅给中国也给东南亚国家的生态环境、民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各国相继出台禁止垃圾进口的限制措施和相关法律,对“洋垃圾”说“不”。
泰国政府宣布2021年前将禁止进口塑料废物;
越南政府也宣布,停止发放新的垃圾进口许可;
印尼政府表示已经立法停止进口来自西方国家的特定塑料垃圾;
菲律宾与加拿大争执6年,为退回69个集装箱的“洋垃圾”一度引发外交纠纷;
…………
美国为了应对,主要通过内部消化和更改垃圾目的地来解决垃圾回收问题。
由于垃圾回收后没人买,数百万吨垃圾被拉到填埋场直接掩埋。
禁令实行才半年时间,美国就掩埋了2000多吨废纸,不少美国城市开始取消或收紧回收计划,不再回收混合塑料和纸张。
和一些国家把垃圾处理难题推到中国身上不同,
新西兰将中国的洋垃圾禁令称作一通“叫醒电话”。
新西兰环境部副部长认为,
“这恰恰点醒了我们,不能再依靠将垃圾运到国外这种做法,当前我们急需进一步提升国内处理的能力和技术,这才是关键。”
因此,新西兰环境部于去年成立特别工作小组,专注于研究新西兰对于垃圾处理的应对措施。
挪威在去年6月提出提案,《巴塞尔公约》会议通过修正案,
把脏塑料垃圾被列入进出口限制对象。
根据这项提案,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塑料垃圾出口国都必须事先获得目的地国家的许可,即所谓的“事先知情同意”制度。
然而,“限制向非发达国家随意出口塑料垃圾的国际贸易行为被186个国家一致同意,除了美国。”
环保是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大事,
寻找“下家”只是不负责任的应急之举。
发达国家真正该思考的,
不是如何将垃圾压力转嫁他国,
而是如何从源头根治问题,
旧衣断舍离,环保又公益~
我们身边的环保其实非常简单哦,家里不需要的旧衣服可以交给白鲸鱼,让你的旧衣服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