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收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交融,使得教育也在不断的革新中,对于新一代学生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越来越多侧重于对阅读的理解,这就要求孩子们拥有更多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其临场的应变、学识的渊博和平易近人的主持风格,使其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她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自己的知识积累,离不开自己阅读的习惯。每日在临睡前,她都会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日日如此,是一种习惯。
不难想象,一个每天需要背稿、出差,十分忙碌的她,坚持每天利用一个小时阅读,这对很多人来讲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可董卿说,这是她的生活习惯,无所谓坚持不坚持,就像饿了应该吃饭、困了需要睡觉一样自然。
当阅读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时,还需要你坚持吗?答案显而易见。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阅读可以让你足不出户,就遍览天下名山大川,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提升的不仅是一个人知识储备,更是一个人由内至外的气质展现,
可阅读的方式方法如果不得当,就很难让孩子对阅读继续感兴趣,也就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几日前,受到老同学的抱怨,便源于她家的小宝贝。
遵循孩子的喜好,从而建立阅读习惯,这点很重要
那日去看望她们一家三口,给孩子带了一套儿童绘本,可是老同学今天吐槽,孩子不喜欢看,甚至一看到妈妈拿着绘本进来,就蒙着头说睡着了,老同学甚是无奈,她还说,之前孩子还很喜欢听妈妈讲故事,现在怎么变了呢?
另一个闺蜜插话说:“你给孩子买的什么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我说,闺蜜笑了,说:“她家娃才2岁半,你买这个,孩子能爱读啊!可以买一些《我爸爸》、《我妈妈》、《神奇的马桶》之类的,孩子感兴趣又能模仿的书籍。”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和老同学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实孩子并非要拒绝所有的书籍,只是……不喜欢读这个绘本而已。
孩子的突然“转变”,源于一种心理学效应,“自我参照效应”
这种“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类在接触新鲜知识和信息时,会很自然的首先关心,是否与自己相关,如果有一定的联系,则会更加有动力去研究,也会留下更深刻的记忆。
比如,医学院的讲师在教授某一病症的症状时,同学们自然而然的会先考虑自己的身体是否有这样的症状,如果中了三条以上,恐怕就要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自己是否病入膏肓了,这就是一种很明显的“自我参照效应”。
当孩子在幼年,想要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就需要这些阅读的内容是他所希望了解的,或者让这些知识变得和他们有关。
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1、喜欢阅读,从“与我有关”开始
能让孩子的眼神停留下的,会是孩子最为感兴趣的内容,也就是有关于他们自身的知识,“如何上厕所?如何刷牙?如何穿衣服”等等,当书籍里都是宝宝每天需要接触的事情时,她自然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2、选择适合宝宝年龄和理解力的读物
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有他所能理解的范围,家长在给宝宝选取读物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才能迎合宝宝的阅读习惯,让宝宝在读的同时,明白书里传播的意义,才能保持对读物的兴趣。
3、从宝宝感兴趣的读物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家长要及时了解宝宝的想法,明白宝宝感兴趣的方面,让孩子从最有兴趣的读物开始阅读,才能保持孩子的阅读习惯持续下去。
4、习惯成自然,努力坚持
当阅读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时,孩子就完成了阅读的习惯养成,这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孩子的不断努力坚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孩子的成长非一朝一夕,阅读的陪伴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眼界、更易做出正确选择的判断,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也能让孩子走得更远,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想要孩子保持阅读,就从“自我参照效应”开始,从孩子最感兴趣的内容开始,让孩子爱上阅读、习惯阅读,让阅读成为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育儿寄语:
做为当代育儿法宝的绘本,寄托了父母太多的教育目的,有时候这些目的太过明显而强烈,会导致孩子抵抗甚至讨厌阅读本身。
一方面,爸爸妈妈需要注意,在带娃阅读上千万别用力过猛,一味追求教育意义。另一方面,选择绘本和阅读绘本也是一种艺术,充分运用想象力,就能让宝宝爱上阅读。
我是幸运的锦鲤妈咪,在生娃带娃的路上过关斩将。关注我,学习最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有关于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给我发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为您解决一点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