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皇帝选择继承人是非常慎重的,一般来说,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是符合常理的,然而很多时候皇帝会偏爱年幼的儿子,从而放弃嫡长子,不过这样的决定是很危险的,三国时期的袁绍,刘表都是因为偏爱幼子放弃长子最终势力破灭。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攻破首都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自焚而死,朱棣继位是为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帝王,但是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同样犯了难,他和皇后徐氏一共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次朱高燧。这三个儿子里,朱棣最喜欢的是朱高煦,当年朱棣靖难的时候,朱高煦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屡立战功,朱棣经常表扬他,还让他好好努力。
因为长子朱高炽体型肥胖,经常生病,所以朱棣有了更换太子的想法,然而朱高炽虽然身体不好,但是品行极佳,也非常受明太祖喜爱,当年的燕王世子之位更是朱元璋亲自设立。朱棣在二人之间犹豫不决,这时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出现了,朱棣非常喜欢这个孙子,最后更是因为他将朱高炽立为太子,朱瞻基也被立为皇太孙。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二人虽然在位时间不长,加起来才11年,但是他们开创的"仁宣之治"是当时的明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高度发达,被史学家们称为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
而在清朝,同样也有靠儿子拿下太子之位的皇帝,他就是雍正皇帝。当年康熙皇帝还没驾崩的时候,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大事件,其中最有实力的就是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后来康熙因为十分喜爱胤禛的儿子弘历,也就渐渐的偏向了四阿哥,最后胤禛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在康熙帝驾崩后继位,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是清朝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清朝开始稳步的发展,也解决了之前康熙留下的烂摊子,后来雍正去世,乾隆皇帝弘历继位。然而乾隆并不像朱瞻基一样和父亲一起将国家发展到顶峰,相反他好大喜功,还经常南巡,浪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很多历史学家表示乾隆时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时期
乾隆的荒诞事有很多,他一生写了几万首诗,然而流传下来的却没几首,他喜欢在著名的画作里留下自己的印章,还到处乱盖,让那些名画失去了原有的意境,让很多书画爱好者所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