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要有些时间,留给自己和这个世界。
而摄影,帮我见证这一切。
非职业爱好者的状态是很自由的,随时随地随意。不怕没有对象,街头到处都是主体,无需别人意见,自己喜欢就行。然而拍得多了,总会有些想法,会思考我喜欢拍什么类型?拍出来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怎么找不一样的感觉?慢慢的,个人风格就形成了。
楼主是手动对焦的纪实风格,无论数码还是胶片,都是力求不后期的原片党。不管是街头的陌生人还是身边的家人,都是以记录真实情境的抓拍为主。纪实最有趣和最残酷的地方是一样的:当你错过这个瞬间,它就永远消失了。能记录到一些有意思的场景,对我而言这可比单纯把人拍好看、把景拍美丽好玩多了。于是在2019年拍摄的数百张照片里选了50张,窃以为都是有意思或者有意义的瞬间。如果你也觉得是,那么不胜荣幸,如果你觉得没啥意思,那你肯定比我见多识广,呵呵,向你致敬。
拍摄设备,照片后面也会备注,仅供参考
胶片机:Leica M7、Rolleiflex 2.8F/GX
数码机:Leica M10、GOPRO 7
手动镜:35/2、50/1.4 E43 V2、50/1.0 V3
Rolleiflex 2.8F + Kodak Ektar100
在一个名为“广州故事”的展览门口,一对情侣在吵架。男生拿着吃的,一声不吭。女生插着腰,脏话连绵不绝。无意听到了几句,无非是些生活琐碎。人世间有千百万种生态,现实的故事比包装好的主旋律展览故事好看多咯。
Leica M10 + 35mm/F2
深圳小梅沙的海洋馆里,跃下水池的企鹅们。你说它们不远万里跑来南方供人观赏,它们真的像看起来这么开心吗?
Leica M10 + 35mm/F2
一个建筑风格独特的网红小地方,深业上城。阳光给建筑的线条变化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Leica M10 + 50mm/F1.4 E43
广州长隆动物园里,一个长颈鹿,正面偶遇同款玩具。我感觉它眼神里有一丝鄙夷。
Leica M7 + 50mm/F1.4 + Kodak Ektar100
铜锣湾街头的两个外国友人。很明显这是对种族歧视的有力回击。
Leica M7 + 50mm/F1.4 E43 + AGFA 200
寺庙里两个挽手前行的僧人。很明显,这个只能是深厚的同门之情。
Leica M7 + 50mm/F1.4 E43 + Fuji ProH400
中环街头即景。我站在天桥上,看到双层巴士正处于这样梦幻的场景里,有什么理由不按下快门?虚化的光斑,其实只是倒映在眼前玻璃上、身后的一颗过期的圣诞树。
Leica M7 + 35mm/F2 + AGFA 200
要不说厦门是文艺之城呢?闲暇时,做饭的小哥都会披着围裙在后巷里给拿着花的同事拍美美的照片。照片里溢出的喜庆的眩光,就是你们对美的渴望~
Leica M10 + 35mm/F2
珠海长隆乐园,鲸鲨馆。这几年我有无数个瞬间都觉得人类真的很渺小,真的很渺小。而这次,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这一点。
Leica M10 + 50mm/F1.4 E43
地铁站里,在一幅广告墙下的一对情侣。所以理想的感情状态只能存在于广告里?现实的感情,还比不过手机里的游戏。有意思的对比。
Leica M7 + 35mm/F2 + Kodak Ektar100
澳门的新葡京酒店。那次去澳门,就是为了找到这个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出了名、貌似赛博朋克一样的科幻场景。大酒店的后面,其实很多都是低矮的平民旧楼小区。
Leica M7 + 35mm/F2 + Kodak Ektar100
同样是在澳门,一个赌场里。当时我走进一个旋转门,突然感觉有谁在看我。下意识里就举起相机、手动对焦、构图拍摄,整个过程应该没超过2秒。拍得怎样并不知道,因为是胶片拍的,冲扫出来看也就那样,一堵门玻璃上倒映了侧方的迪奥广告牌而已。但对我的意义在于,卧槽多年的手动对焦没白练啊,下意识里也能抓拍到这么转瞬即逝的东西了(泪目啊)。
Leica M10 + 35mm/F2
路过看到一个舞台演出,几个少林小伙在耍功夫,然后舞弄着,一把娇艳的紫红纸伞。很奇怪,我不是出家人是俗人,看不明白哈哈。
Leica M10 + 50mm/F1.0
银杏树下,一起捡落地树叶的母子。
Leica M10 + 50mm/F1.0
银杏树下,一枚貌似恬静的女子。拥有一个面瘫脸的夫人,其实很容易拍出恬静的感觉,尤其是在这么昏黄满天的秋季阳光里。
Leica M7 + 35mm/F2 + Kodak Ektar100
有一段时间楼主特别特别喜欢拍路人。哦对不起,现在也还是。我不指望他们在我的照片里是美丽的,但我希望他们是有故事感的,所以他们甚至可以是挺着大肚腩的、披头散发的、模糊到脸都看不清的。顺便说一下,这张抓拍我个人也是比较满意的,当时预先调到了小光圈,看到有摩托车开过来,本能的举起来构图拍摄,在那大约1/20秒的时间里,抓到了摩托车的残影,水平线居然也都能对齐。
街拍是没有第二次机会的,胶片也是。你可能觉得我是不是想太多,随手一拍而已。可能是。但一想起一卷胶卷只能拍 36 张,中画幅一卷才只有 12 张,咔嚓一张就要花十几块钱,在高成本的前提下珍惜着快门拍出的照片,如果能够达到预期,那是非常让人欣慰的。胶片的魅力就在于此啊,除了数码无法比拟的颜色和质感,还有事后冲扫成片带来的延迟满足。
Leica M10 + 35mm/F2
在东部华侨城遛娃。小孩子看世界的方式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很羡慕他连看一堆红色丝带都有这么充满好奇和兴奋的眼神。
Leica M10 + 35mm/F2
菲律宾的小村庄里,路过的村民和卖水果的大叔在聊天。
Leica M10 + 35mm/F2
同样是在菲律宾的小村庄里,按要求给夫人拍摄美美的长腿照,一个村民误入画面。当下就不管夫人了,当那个村民走到我需要的地方、刚好还瞄了一眼的时候,我按下了快门。
Leica M10 + 35mm/F2
大约十年前,我也参加过这样的摄影俱乐部,参加过几次线下外拍,买过 70-200 的恒定大长焦,也拍过一些 mm 的糖水写真。讲真,这种活动没什么用,我自己不喜欢,但必须得尊重别人的喜欢。摄影是很自私的行为,各有所求,他们自己开心就好咯。我拍的别人也未必喜欢,也有人说啥玩意儿啊都是,哈哈。
Leica M10 + 35mm/F2
比如这种照片,很多人不喜欢,乌漆嘛黑拍个背影,啥玩意儿啊。但对我而言,我觉得记录了一个在旺角的饭馆里做饭的师傅在晚上9点后终于闲下来坐在巷子里休息,是对他辛劳工作的一丝安慰。即便他并不知道可能也并不需要,但拍完照片之后,一个事实诞生了: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人关注并感受到了他的疲累。
Leica M10 + 35mm/F2
这张照片没什么特别的,在香港迪士尼乐园的一个瞬间。只是它很能够体现我例行的一个拍摄状态:夫人在拍娃,而我在拍他们。孩子长大了会很疑惑,为什么我小时候的照片里都没有爸爸?哦,因为爸爸在拍照啊(慈祥脸)。
Rolleiflex 2.8F + Fuji ProH400
宜家家居里的一景。当时刚入了禄来的 2.8F,急于感受双反中画幅的魅力,就立马驱车去附近的宜家拍了一卷。照片里清晰的暗部细节(高宽容度)、柔和的虚化过渡(大光圈)、浑圆的光斑(多叶片),从技术层面上看,当时确实带来一些惊喜。不惊喜的是,这机器操控起来太艰难了,老机器的测光是失灵的,取景器是左右反转的,基本没法抓拍,所以后来干脆换了新的带测光的 GX 款。
Leica M10 + 35mm/F2
肇庆的鼎湖山,山涧瀑布。有时候总有人问,哎呀你怎么去的地方都那么少人啊?我想说拍摄是一种艺术,但也是一种技术,只要想办法把旁边排队等候的几十个人和在身后走动的一百多个人不要拍入镜头画面内,就可以了。
Leica M10 + 35mm/F2
菲律宾杜马盖地的村庄里,放学回家的几个小学生。好欢乐,突然想起了我独自一人走过路灯坏掉、昏暗路段的童年。
Leica M7 + 35mm/F2 + Kodak Ektar100
中环遇到一位阿 SIR,当时觉得持械巡逻也太夸张了吧。当时还只是六月份,风平浪静的,谁能想到半年后的HK是这个模样?现在连去屯门买个东西的勇气都没有了。
Leica M7 + 35mm/F2 + Kodak Ektar100
六月,九龙公园里的和平鸽。不说了,希望 HK 早日止暴安好。
Leica M10 + 50mm/F1.4 E43
湖南株洲的大桥上,在和岳父母一起散步。夫人让她妈妈买了小熊的氢气球,还非要拍照,在这么昏暗的夜里。最后借着来往车辆的灯,开了很高的 ISO 才拍到。哎,生了孩子的人,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啊。
Rolleiflex 2.8F + Kodak Ektar100
广州城中村里的陌生人。当时距离他们应该在两米以内。已经习惯近距离拍陌生人了,最开始用单反,太明显,只敢用135mm和180mm的长焦。后来换了旁轴徕卡,用35mm镜头。尽量不会影响他们,倒也没被打过。其实禄来双反的腰平取景很好,用来抓拍路人确实降低了很多侵略性。在街头拍摄我一般会有这样的心理预期,要么在路人没发现之前拍完就走,要么就是被发现了,然后我嫣然一笑露出纯真无公害的标准八颗牙齿,同时默默走掉。
Leica M10 + 35mm/F2
在孩子的外婆家里,孩子在玩汽车玩具。夕阳照进来,那一刻很美。除了例行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还多了一种“青春真美好可惜已中年”的个人感慨(泪目)。
Leica M10 + 35mm/F2
香港曾经是我最喜欢的街拍圣地,社会阶级丰富,环境场景干净。这是某天晚上10点以后,在兰桂坊附近,有人衬衫革履刚下班吃饭,有人意气风发可能要赶去酒吧。
Leica M10 + 35mm/F2
国庆当天的长沙,橘子洲头的烟花。其实烟花是挺难拍的,这次开发了不一样的拍法,高角度、远距离、大光圈、手动虚化定格。
Leica M10 + 50mm/F1.0
在韶关的路边,我们下车找银杏树。孩子吃上了棒棒糖,开心的走起了台步。
Rolleiflex 2.8GX + Kodak Ektar100
看到一幅有趣的对联。你可能也能猜到上联~
Rolleiflex 2.8GX + Kodak Ektar100
国庆期间,佛山顺德,南风古灶的老巷子里。
Leica M10 + 35mm/F2
在海边,享用一顿海鲜前,夫人照例先来一波自拍。其实我觉得吧,女人,真的只有在自拍的时候,表情才是最伶俐自然的。远比面对我镜头的时候自然多了。
GOPRO HERO 7 + 红色滤镜
初次潜水,水下摄影我是外行,这次用 GOPRO 随拍,没啥技术含量,也无法拍到微距类型的海洋生物。只能拍同行潜友飘逸的身姿了。
GOPRO HERO 7 + 红色滤镜
计划准备入手奥林巴斯的 TG6 潜水相机,下次去考 AOW 的时候顺便学习拍拍水下微距。
Leica M10 + 35mm/F2
路边瘫坐的孩子。拍完这张之后有些后悔,我拿 35 镜头这么近距离拍,会不会吓到她了?
Leica M10 + 50mm/F1.0
还是拍自己的孩子舒服些。2019 年因为拍娃比较多,所以最大的进步可能就在于,用手动对焦拍摄跑动中的孩子,已经毫无压力了,包括用 1.0 这种光圈的镜头。
Leica M10 + 50mm/F1.0
可能是我唯一不排斥拍糖水写真的对象,毕竟是自家夫人。我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拍,必须拍,必须糖水必须美(摊手)。
Rolleiflex 2.8F + AGFA 200
这是在广州的一个创意园,叫红砖厂。迎面走来一群运动的姑娘,我低头对焦按下快门。然而在我拍完一个月后、胶卷还没有冲扫出来,红砖厂,就在广州商业化的进程中被拆掉了。很多城市里很有味道的城中村、创意园、老城区,都会陆续消失,而人们只能无奈唏嘘。
Leica M10 + 35mm/F2
海边遛娃,娃在玩泡泡,焦点对到了泡泡上。
Leica M7 + 35mm/F2 + AGFA 200
厦门著名的美食街,曾厝垵。一个在蒸气中发呆的少年郎。
Leica M10 + 35mm/F2
偷拍被发现,大妈的惊鸿一蹩。但我仍然赶紧按下了快门。
Leica M10 + 35mm/F2
夫人和孩子,是我日常拍摄的主要内容。其实也很少摆拍,包括上面两张。孩子自己发现了妈妈的独特姿势,进而有样学样,不经意达到了母子同步的可爱效果。
Leica M7 + 35mm/F2 + Fuji 业务卷100
在深圳海上世界的大船旁边,一个僧人站在一家葡萄酒专卖店的对面。看他的表情,身边都是俗世洪流,应该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呐。
Rolleiflex 2.8GX + Kodak Ektar100
这张记录的意义在于,我三岁的孩子第一次学会了使用徕卡旁轴给他爸爸拍照。拍得怎样就不说了,至少这个姿势还是蛮正确的,哈哈。
Rolleiflex 2.8F + Fuji Pro 160NS
最后一张,用广州沙面的一张雕像压轴。我命名它为“思考且腿麻的摄影者”。
其实每过一年,都会总结一下自己今年在摄影方面的成果。仪式感这么重,已经跟工作上的年终总结一个样了。翻看了去年自己的总结和期望,其实今年也并没有达到。可是自由摄影嘛,不就是自由随意咯,反正也没有绩效考核,自己开心就好咯。今年还是挺开心的,摄影上多少也有些进步,基本上在任何场景和环境面对任何对象,都有信心能拍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能在艰难的生活里,还怀有对摄影的热情,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2020年,我希望在完成夫人孩子的忠实记录之余,能继续坚持街头纪实摄影,坚持更多的使用胶片拍摄。同时,能有机会尝试正儿八经的风光摄影,有机会继续深入微距类型的水下摄影。
感谢大家观看,我是百家姓前三家族的医院降生陈氏少爷一世、不修图者、街头纪实的追随者和守护者、城市里的原片党、汉族人和先王的子民、打碎数码枷锁、坚定使用胶片以及专注于手动对焦的男人!威信号vanely1984,欢迎同好者找我交流,哈哈~
附楼主之前在尾巴发的摄影分享文章:
《带上徕卡 M10 和 RX1R2,行摄尼泊尔》
《用胶卷记录另一种风情的澳门》
《徕卡 M10 记录新西兰 14 天自驾游》
《一镜知秋,徕卡夜神记录秋季唯美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