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唐代楷书,不太“尚法”,有行书笔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16
导读

比如我们今天介绍的这幅唐代的楷书作品《许日光墓志》,就是这样一幅作品,虽然是楷书,但是书写轻松自然,不受过多的法度的约束,楷书里面还参杂了行书的笔意,用笔流畅自然而不失法度,但又不像其它唐代楷书那样…

这幅唐代楷书,不太“尚法”,有行书笔意?

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历代的帝王都十分重视书法,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楷书、行书、草书在唐代都经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

《许日光墓志》

楷书有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行书有李邕、颜真卿,草书有孙过庭、张旭、怀素,篆书有李阳冰,其中发展最为迅速,对后世书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唐代的楷书了。唐代是中国书法楷书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

我们提到唐代的楷书,第一印象就是唐楷法度严谨,这种法度体现在章法、结构也用笔上,唐代的书法家把楷书的法度发挥到了极致,唐代楷书章法、结构、用笔都十分严谨,一丝不苟,被后世称之为“唐尚法”。代表作品有欧阳询的《九成宫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等。

不过虽然如此,唐代仍然有一些作品写得并不是那么完全依照唐代的法度,有一点不太“尚法”,在众多法度严谨、结构森严的唐代楷书里,这些作品反而展现了几分趣味,呈现出另外一种不同的味道,值得我们去品味。

比如我们今天介绍的这幅唐代的楷书作品《许日光墓志》,就是这样一幅作品,虽然是楷书,但是书写轻松自然,不受过多的法度的约束,楷书里面还参杂了行书的笔意,用笔流畅自然而不失法度,但又不像其它唐代楷书那样尚法,值得欣赏和玩味。

唐代行楷书《许日光墓志》,志纵横皆六十一厘米,计二十五行,满行二十七字,浅刻方型界格,每格宽约二点二厘米。邓国夫人许日光,即大唐特进邓国公张暐之妻,许日光为忠烈之后裔,其父许钦寂,唐则天皇后万岁通天元年(六九六),征战契丹,以身殉国,武则天予以褒赞并赏赐。

唐代行楷书《许日光墓志》,志纵横皆六十一厘米,计二十五行,满行二十七字,浅刻方型界格,每格宽约二点二厘米。邓国夫人许日光,即大唐特进邓国公张暐之妻,许日光为忠烈之后裔,其父许钦寂,唐则天皇后万岁通天元年(六九六),征战契丹,以身殉国,武则天予以褒赞并赏赐。

其实,像这样的作品,唐代还有很多,比如褚遂良的楷书《雁塔圣教序》也是这样一幅作品,他的大字楷书《阴符经》也是,写得非常好,值得学习,只是有人认为《大字阴符经》并不是褚遂良的作品,而是后人的仿作。

《大字阴符经》

不过,无论是真是假,《大字阴符经》的艺术水平是很高的,是得到了历代书法家肯定的,单从书法的本身来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无论它是不是褚遂良写得。你觉得呢?

《大字阴符经》

喜欢书法的作品可以关注一下不二斋,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