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龄宫里话浪漫|余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52
导读

但即便自信百般,对自我的认知仍有偏差,信里也讲,“我对写作和音乐也有涉猎,以前觉得作画是自己绝对学不来的,如今,我却觉得那似乎是我最拿手的。” 宋美龄最后活了106岁,晚年在美国无比寂寞,她说,“不…

前几天去南京赏秋,深觉秋叶飘旋之下的美龄宫,特别值得一去。

宋美龄是我从小到大常怀不灭热情去了解、研究的女性。从性格、着装、仪态、英文演讲、外交风格、亲朋关系、生活乐趣喜好,都爱关注。

我一直反对只依赖宣传资料、媒体报道来了解自己喜欢的人。那不真切,我更喜欢通过亲身感受一个人照片视频中的神态、语气、为什么事而欢喜愠怒,走访其所食所住等细节,去慢慢勾勒我心中的人物形象。

当然,以上都没有观察其人创作(书、画、音乐、文章)等精神层面的直接产出,能更深入、并相对真实地感受一个人。那是性格的外化,情绪的荟聚。

之前在台北士林官邸看了宋美龄不少画,但觉不够,所以这次到南京,第一站就是美龄宫,以前也叫“蒋主席小红山别墅”。

每个勾头滴水上都雕了凤凰,颇有女性气质的建筑

这当年的“远东第一别墅”位置真好啊,在钟山风景区下车,扭头就是它,东濒中山陵,南邻中山门大街,西接明孝陵,北望紫金山,至高的规格,至好的风水。

此次全面窥视了这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从美龄小姐的卧室、书房、二人世界餐厅,到侍卫室、机要间都看了。

蒋介石书房

宋美龄卧室

蒋宋夫妇相对而坐的早餐厅

宴宾客的大餐厅

会客间

建筑设计角度看,美龄宫如它的主人一般,“西洋骨、中国皮”

代表当时最高技术的地暖设备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美龄画作。几点所想:

1. 此展的几十幅画亦没有业余水准。有几幅若不是娟秀题款“美龄”,我真以为是民国画坛某位大佬的山水、花鸟。

一个自小在卫斯理学院修外国文学、哲学法文的美国式泼辣女人,又醉心于中国传统水墨画(事实上她的中国古典文化课从未落下,1917年她19岁在上海生活时,专门聘私塾先生学习多年);外交场合谈笑风生前呼后拥,四下无人又能深扎于画室有节有度;有深入世俗事务的精明野心,也有描兰画竹清丽秀雅的脱俗骄矜,其人格的二元对立,何其魅力!

2. 宋美龄在绘画中,也贯彻了一如既往的过人自信。她给朋友的信里说自己“对布局的和谐、透视感,天生擅于掌握”。

但即便自信百般,对自我的认知仍有偏差,信里也讲,“我对写作和音乐也有涉猎,以前觉得作画是自己绝对学不来的,如今,我却觉得那似乎是我最拿手的。”

深耕实践后,重新自我打量。

3. 宋美龄很注重交流、拜师。人家却有这个条件也有心张罗,所以手艺速精。我看到她经常举办私宴,邀请时居台湾的张大千、郑曼青、黄君璧等艺坛巨擘,到士林官邸对她的作品进行点评,餐桌上也谈古论今、挥毫泼墨。

还有个学习途径是“看顶级作品”,三天两头从台北跑到台中,那时交通很不方便,但就为了看故宫的古画(当时“台北故宫”还在台中),也值得舟车劳顿。

宋美龄最后活了106岁,晚年在美国无比寂寞,她说,“不断绘画,是我的养生之道,正因为每天都有事情做,才填满了我的生活。”

可见爱好也不全是锦上添花,人生某些段落,我们可能得靠爱好支撑着活下去。

这两年老有情感八卦类媒体,把航拍下的美龄宫与梧桐道,说成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心形项链”,觉得这就“用心真切”,其实是臆想。蒋兄的浪漫不在于此,那长满法国梧桐的环形“链子”是建造美龄宫前几年、重修中山陵时就种好的;

“项链说”也是无法打动我的浪漫。太浅,嚼来无味,更不觉有何羡慕。倒是以下浪漫很打动我。

宋美龄画了幅梅花,中正兄上前题词“数点梅花天地心”;

宋美龄初学画时扔了一地的废纸,中正兄哈哈大笑,美龄对他娇嗔,没见过画画么?中正兄赶紧闭嘴退出画室;

蒋介石公开夸,夫人的能力,抵得上二十个陆军师;夫人以公忘私,诚挚精强,贤妻也;

蒋兄照片里总传递出对宋美龄的欣赏与深度依赖,有人说,政治婚姻,利用罢了,我倒觉得,平凡夫妻相濡以沫未必就不是“利用”,能彼此利用一辈子,也挺浪漫的。

侍卫官孙宗宪讲,“有次宋美龄架锅亲自炒菜,鸡蛋彻底炒糊,她跟中正兄说,我不会烧菜,鸡蛋不能吃了,但中正兄一定要她拿过来,把黑色的鸡蛋都吃了,还连声赞好吃”;

97年庆贺宋美龄百年华诞时,曾任蒋宋多年侍卫的作家疾夫在祝寿文中,回忆了南京官邸的日常点滴,“蒋公与夫人每每散步,总是携手并肩,卿卿细语,微笑互视,我曾亲见蒋公与夫人在地图室后面小路上散步时,踱着踱着,蒋公突然出其不意地,以半边身子轻撞走在右侧的夫人,夫人因未戒备,正要倾伏在路边扶桑上时,蒋公却极快出手,一把拉住夫人,夫人稳住身子后,笑瞪了蒋公一眼,蒋公也顺以微笑,常流露出平常夫妻的玩笑”;

蒋介石把筹建中国空军却经费不支的“烂摊子”交给宋美龄,在宋小姐苦心经营下500架飞机在反击日寇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西安事变时,宋美龄执意冒险飞往西安,突然出现在被软禁的蒋介石面前,中正日记里写道“余前日切嘱子文,劝妻万不可来西安,不意其竟冒万险而入虎穴。感动悲咽,不可言状。”

晚年在台湾,二人简单规律地生活,士林官邸至今展出着他们牵手散步的背影和逐渐放松的笑容......

宋美龄曾称,“吾一生最伤痛之事,是蒋介石的死。”

如此,不一而足。

作家白先勇故地重游美龄宫时,回想起小时候,跟随父亲白崇禧到此做客时的欢乐场景,不免也有点感伤。如今美龄宫从权力顶峰的私人宅邸,变成游人扎堆的旅游景点,人去楼空、宫花寂寞的状态,的确撩人感慨。

但建筑终归是建筑,楼也只是楼。是非成败转头空。

真正的价值只有记忆,只与它的主人有关,外人连看热闹都看得虚浮。看似贵重的高标准、美格局,都不及楼里一次宾主尽欢的筵席、一段推心置腹的谈话、一晚忧虑焦灼的枯坐来得重要。

而这些真正重要的,都已被它的主人带走了。没什么好遗憾的。

-End-

Review

我长假4天没出门,被一部清宫好剧给困住了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