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麟忆与梅兰芳同台演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3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41
导读

1951年,我参加武汉市京剧团,梅剧团来到汉口,梅院长又要我去人民剧院和他同台演出,这次最值得我纪念的事,就是我同他合演了《抗金兵》,梅院长指定我扮演韩世忠这个角色,我接到他的指示,心中又忐忑不安,因为…

梅兰芳院长离开我们,不觉又已经半个月了。在这些日子里,我常常回忆过去的事情。老前辈的声容笑貌竟然还是那么清楚,想起了这些,我常常是会忘记了悲痛的。

梅院长跟我父亲(高庆奎)是老同事,他们合作过多次,可以说梅院长是看着我长大的。我小时爱在后台串来串去,碰见了他,就叫他一声“叔叔”;他也总是和颜悦色地抚爱我逗我。过了二十多年,我竟然幸运地有和他同台演戏的机会了,本来我在上海黄金戏院(现在是大众剧场)演出的,1948年梅剧团南下,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由梅院长提议把我从黄金调到天蟾,我闻得这事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

高盛麟之《艳阳楼》

在演出中,我的戏都排在前面,经常演的是《挑滑车》《艳阳楼》《铁笼山》等几出。每次登台,梅叔叔总坐在后台细看,像长辈关怀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完了就用“很好”、“就这样演吧”、“好好演吧!”等话来鼓励我,使我越演越有劲。

过了不久,梅院长又要我跟他合演《穆柯寨》。我听了就惶惶不安,我怎么能够跟他配戏呢?我向院长说:“我不行呀,恐怕演不好杨六郎呀!”他马上说:“别客气啦,大胆演吧!”在他的鼓舞下,我接受了这个活儿为了慎重起见,在演出前我找他对了几次戏。他不厌其烦地认真和我一起排练打快枪,每一个身段都要排几遍,并给我详细的指点。他这种忠于艺术和爱护后辈的精神,深深教育了我。

1951年,我参加武汉市京剧团,梅剧团来到汉口,梅院长又要我去人民剧院和他同台演出,这次最值得我纪念的事,就是我同他合演了《抗金兵》,梅院长指定我扮演韩世忠这个角色,我接到他的指示,心中又忐忑不安,因为这出戏是梅院长自创的新戏,过去都是些著名艺人陪他演出,我只看过几次,并没有演过,可是梅院长再三勉励我,叫我放心演,在他的鼓励下,才算接受下来了。

高盛麟之《挑滑车》

我每天到汉口德明饭店去对戏,请梅院长给我说场子和身段,他非常耐心地给我指点,特别是韩世忠与梁红玉巡营一场,有大段二黄原板和繁重的舞蹈身段,每当我向他请教时,他总是先说:“你看怎么样才好,你想想办法吧!”有时我比划几个身段给他审定他认为合适的,就说:“这个很好,就这样办!”看到不合适的马上自己做身段给我看,并说:“你看这样行不行?”他对后辈也是这样谦虚。我们一共花了十多天才对完,按说他对这出戏熟悉极了,可每天还是陪着我们一起排练。在排练中,按照剧本的要求,该唱的就唱,该做的就做,该打的就打,而且还是带着感情排练出来,一丝不苟。他除了陪我们在一起排练之外,还另抽时间去吊嗓子和练鼓套子。在演出之中,他是一气呵成,全神贯注,无懈可击,这种精神给我很大的教育。

梅兰芳、高盛麟之《抗金兵》

1960年夏天,我到北京加全国文教群英会,在人民大会堂碰见了梅院长,他兴高采烈地说:“好哇!这多么好呀,要没有党,我们这些人怎么能得到这种光荣呀!”又说:“你要有机会到北京来跟我合演一些戏,把你们亲戚的玩艺都拿出来演演多好!”(亲戚指杨小楼先生)我非常渐愧地说:“跟您合作实在不敢,学东西倒是非常需要的。”他笑说:“你太谦虚了!”我知道他这些话,全是为了鼓励我的,心中真是愧喜交加,由于会议忙,我叫他一声“叔叔”就分别了。谁知道这一声是最后一声,这一别竟成永别呢!

(《高盛麟表演艺术》)

怀旧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