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妈妈,爸爸怎么不理我?”孩子发脾气时,你的回答影响孩子的一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78
导读

这时候,妈妈说了一句特别暖的话:“不是不理你,爸爸在工作,他的心里都是你。” 小女孩有这样高情商的妈妈,将来想不优秀都难。 方一凡知道后,贴心地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做成了电子相册宽慰妈妈,还说了…

前几天闺蜜发来一个视频,看完被视频里的妈妈圈粉了:

妈妈带女儿外出时,偶遇执勤的消防员爸爸。

女儿看到爸爸的身影,雀跃地高喊“爸爸”,但并未得到回应。

小女孩见状,委屈地对妈妈说:“爸爸不理我。”

这时候,妈妈说了一句特别暖的话:“不是不理你,爸爸在工作,他的心里都是你。”

一句话,既化解了女儿对父亲的误解,又拉近了女儿与父亲的距离,让人不得不感叹情商之高。

其实,父母的言行就像是无声的老师。不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地成为榜样,都强有力地对孩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小女孩有这样高情商的妈妈,将来想不优秀都难。

父母的高情商,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看《小欢喜》的时候,看到方一凡这个孩子,就觉得他虽然顽皮,但他的高情商使他同样拥有了优秀的闪光点。

一位作家曾说:高情商,就是说话让人舒服,办事让人放心。

方一凡就是这样的孩子,他在剧中贡献了很多高情商的“名场面”,被网友誉为“行走的情商课”。

在剧中,方一凡的妈妈童文洁怀了二胎,但因为家里经济紧张,想放弃孩子。

方一凡知道后,贴心地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做成了电子相册宽慰妈妈,还说了一堆暖心的话,大家来品品:

“我们挣钱以后,给你养这个宝宝。”

是有多高的情商,才能说出如此暖心的话?真是让很多成年人都自愧不如。

那么方一凡的高情商是哪儿来的呢?

有人说,父母的高情商,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孩子能复制父母的情商。孩子的举动深受父母行为的牵引,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必定有一个高情商的父母。

这句话,在方一凡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证。因为方一凡就有一个高情商的老爸,方圆。

比如有一集,童文洁和方一凡因为成绩问题吵了起来,谁也不让谁,最后陷入冷战。

就在这个时候,爸爸方圆站了出来,用一套“横竖理论”,成功化解矛盾。

一边,他对儿子说,看妈妈要横着看,竖着看妈妈会有很多的缺点,但横着看,就会发现妈妈比别的妈妈宽容很多。

一边,他又对童文洁说,看孩子不能横着看,得竖着看,竖着看才能看到孩子的进步。

在方圆“鬼斧神工”的高情商劝导下,方一凡和妈妈重归于好,一家人又和乐融融了。

父母的情商里,藏着孩子的未来。高情商的父母,会引领孩子发现世界美好的一面,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善意。

低情商的父母,都活成了孩子的噩梦

心理学家指出,情商就是人们控制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高情商的父母,就像方圆那样,懂得拿捏自己的情绪,跟孩子沟通时永远有耐心,更有满满的爱意。

那么,低情商的父母是什么样子呢?

或许,我们能在知乎网友@嶝林洋的回答里,找到答案:

交流时不是就事论事,理性平静地讨论,而只顾单向输出自己的想法和评价,极少考虑子女的心情、本意、承受能力。

对话可以从一件极小的事,迅速拉高为对子女为人、成长、个性的负面评判,变成对子女的“人身攻击”。

作者还举了几个例子:

爸:“你和你以前那些同学还联系不?”

我:“有的还联系,有的不联系了。”

爸:“为什么不联系了?”

我:“生活工作都没有交集了,联系自然就少了呗。”

爸:“你就是太内向,不喜欢跟别人接触!”

爸:“之前介绍给你的那个小姑娘,你咋不联系了?”

我:“实在是聊不来,还是算了吧。”

爸:“你就是不会哄小姑娘!”

我:“我又不喜欢她,我哄她干嘛?我吃饱了撑的啊。”

爸:“你这孩子太不会跟人打交道!”

看完,背后一股凉风,因为太似曾相识了,太多家庭里都在发生类似的情况:

儿子:“妈妈,你看这条大鱼追着小鱼跑。”

妈妈:“看什么看,作业写完了吗?”

儿子:“妈妈,小狗随地大小便,它的妈妈会凶它吗?”

妈妈:“离狗远点,当心咬你。”

每一句话,都是ending!

情商低的父母,无形中成了话题终结者,他们不愿走进孩子的世界,始终以俯视的姿态,向孩子输出家长权威和经验教训,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更甚的父母,还有很多。

纪实节目《不好说,特想听》中,有一对拧巴的母子,贡献了史诗级的低情商尬聊。

儿子天天是一名白领精英,收入不菲,但并不快乐。

聊天中,天天卸下心房,向妈妈吐露自己的心声。

但妈妈,又让他失望了:

关于父母感情不和,妈妈说:“没有你,我早跟你爸离婚了。”

关于“挫折教育”,妈妈并不感到抱歉:“不管你恨也好,爱也好,你是我儿子,永远改不了,恨我,我认了。”

希望妈妈说句对不起,妈妈却说:“豁达一些,大了,成人了。”

每一句话,都能噎死人!

有人说:高情商的父母做“好人”,低情商的父母做“恶人”。

确实,低情商的父母总是用“冷言冷语”跟孩子交流。

长此以往,孩子感受不到母爱(父爱)的温度,就会逃离家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越长大越不愿意和家长交流。

这种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性格上往往也有缺陷,和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会更困难,感知快乐的能力也会变差。

做高情商的父母,没你想的那么难

撕掉低情商的标签,并不难!因为多数家长都是“假性低情商”,或者说是“关门式低情商”:

推开门面对世界,八面玲珑、面面俱到,能让每一个人都舒服。

关起门面对孩子,情商在下坡路上一路狂奔,每次和孩子交流,都在将孩子推远。

你,是这样的父母吗?

第一次为人父母,谁也做不到轻车熟路,唯有在摸索的路上不断变强。

生活中,父母多修炼下面3种内功,就能让亲子关系不再剑拔弩张,孩子的心灵也能得到滋养。

第一种内功:倾听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妈妈下班回到家,看到一片狼藉:冰箱门开着,桌上扔了一堆菜叶,地上是打碎的盘子……瞬间崩溃了!

恰好,儿子从厕所出来,妈妈劈头盖脸一顿怒吼:“怎么把家搞成这个样子,我看你又想挨揍了!”

儿子委屈地低下头:“妈妈,我想给你做晚饭,却搞砸了。”

妈妈听完,瞬间红了眼眶。

伏尔泰说:耳朵是心灵的路。

父母想走进孩子心里,一定要学会倾听。所以,看到孩子淘气、不听话,别急着发火,先听听孩子怎么说,或许你会发现事情跟想象的不一样。

对孩子来说,倾听也是一种关怀,那是一种默默的支持与力量。在家长的倾听里,孩子更能养成勇敢诚实的品质,这都是高情商不可或缺的。

第二种内功:同频

一位家长分享了这样一个经历:“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带孩子逛商场,他不一会儿就又哭又闹。”

“直到有一次蹲下来跟他说话,无意间看到拥挤的人群,从他的角度看过去,全是柱子一样的腿。”

是不是醍醐灌顶?

没错!孩子眼中的世界,跟大人不一样。想要成为孩子的依靠和榜样,一定要学会“蹲”下身,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与孩子保持同频。

第三种内功:接纳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孩子,向父母发出爱意或者求救信号时,如果超过七次没有得到回应,孩子就不会再发出信号,从而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

信号,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情绪。

所以,无论孩子的情绪是悲伤、愤怒,还是快乐,家长都应该关注、理解和尊重,千万不要立刻反对他的情绪。

孩子的情商是父母的行为结出的果实。想让果实鲜甜,父母一定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内功!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