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孩子只要发热就应该应用抗菌药物
很多家长认为抗菌药物是万能的,孩子只要发热,用了抗菌药物就能退热。很多原因可能引起孩子发热,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伤风感冒通常也由病毒所致,也发热,用抗菌药物毫无用处,而服用一般解热镇痛药大多可以奏效。有时候孩子的长期发热(发热超过两周)可能是类风湿类疾病、肿瘤引起的,这时抗菌药物也是无效的。患了病毒性感冒后,应到医院诊疗,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只有合并细菌感染时,才具有使用抗菌药的指征。
误区二:不能给孩子用抗菌药物
有些家长对抗菌药物怀有天生的敌意,认为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很大,坚决不给孩子用。事实上,细菌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中耳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是必须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一旦不给予抗菌药物或延迟给予抗菌药物,就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肾炎、败血症等。年幼的孩子,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中,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比较高,当孩子发热时间长,呼吸道症状又较重时,即使血常规检测符合病毒感染,为了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医生也可能会经验性地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口服。
误区三:孩子用了抗菌药物后只要不发热了就可以停药
有些孩子去医院就诊后,医生给开了抗菌药物,回家用了后体温正常了,家长马上停用抗菌药物了。其实,不同的疾病疗程不同。比如,急性细菌性咽炎疗程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日。
误区四:父母对头孢类药物过敏,孩子就一定会对该类药物过敏
在门诊工作中常见到,孩子的父母告诉医生,“我对头孢过敏,我们家孩子肯定也会对它过敏,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我从来没给他吃过头孢类药物,这次您也别给我们家孩子开头孢类药物吧”这其实也是一种误区。
误区五:阿奇霉素是抗病毒的
“医生:您为什么给我家孩子开阿奇霉素?它是抗病毒的吗?”其实,阿奇霉素能针对不同的病原菌,除了常见的细菌外,对支原体感染有着独特的疗效,但对病毒无效。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头孢类药物对它没有作用,但阿奇霉素就很管用。阿奇霉素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因为药物代谢慢,所以每日只需1次用药。对一些喂药费劲的患者儿来说,就能帮助父母减轻不少负担。但是,阿奇霉素一般胃肠反应较大,有些孩子吃完了胃肠道可能会产生不适。
误区六:细菌感染,立即使用抗菌药物
患有细菌感染,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使用抗菌药物,根本不重视必要的细菌培养。如不能明确致病病菌,盲目使用抗菌药物,还会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总之,儿童使用抗菌药时,要全面考虑患儿的感染情况、病理生理状态、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作用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剂量、用药时间和合理的给药途径。用之有道,保护儿童健康。
省妇幼药师
编辑:健教科